山寨文化轉行 中國網游被龐
提起山寨,大家第一反應就該是手機了。最早的“山寨”這個詞匯也是從手機領域被發明出來的,在幾年前南方沿海城市的皮包作坊大量仿造、模仿、抄襲而生的手機產品,因其低廉的價格和拙劣的做工,使得人們紛紛認為這種產品是來自窮鄉僻壤的“山寨”中里制作出來的。隨著時代變遷,山寨這個詞匯也從手機應用到各個層面,山寨手機、山寨數碼相機、山寨MP3、山寨飲料、山寨食品——前幾天在網上還見了一篇文章,用圖片展示國人的山寨水準,類似“脈動”的“脈劫”,類似“奧利奧”的“粵利粵”,類似“伊利”的“伊列”,類似“PUMA”的“PANDA”,類似“SONY”的“SQNY”,這些產品的包裝樣式和那些品牌幾乎一模一樣,LOGO上甚至只有少許差別,一不注意你就會買到山寨貨。山寨體現在哪里?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它一般都是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無視知識產權。為何會有山寨呢?因為有人有需求,就有市場,而無人監管,則導致大規模的泛濫。 那讓我們回頭再看看中國的網絡行業,可笑的就是,這個創造了十幾個上市公司,無數的千萬、百萬富翁,以及一年高達327億元人民幣的產業,簡直就是一個山寨的集合之大成。2005年之前,免費游戲還沒盛行,國產的游戲基本上都抄向韓國——這也不是說韓國游戲就怎么了不起,他們的游戲則抄自歐美。因為暴雪的《暗黑破壞神2》的流行,初期的韓國游戲幾乎一水兒地仿冒DIABLO,尤其是《傳奇》在中國的大熱,更是把這股風潮推向極致。你只要打開一個韓國游戲,定然是左邊一個紅罐子右邊一個藍罐子,中間一排技能欄。而那段時間中國游戲則全力抄韓國,反正《傳奇》里有什么,我們做的游戲里就得有什么,甚至還得在加點它沒有的出來。2005年是個分水嶺,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時長收費游戲達到瓶頸,眾多玩家不買賬了,只在公測時玩,收費就轉身跑路,另一方面是暴雪的《魔獸世界》上市了。《魔獸世界》上市之前,韓國人的3D游戲已經開始做得有模有樣了,以《天堂2》為代表的3DMMORPG基本繼承了2D韓式網游的特點和操作,但是《魔獸世界》則徹底修正了行業標準。這也就形成了目前市面上你能看到的不管是中國網游還是韓國網游,只要它是一款3D的MMORPG游戲,必然是左上角頭像,右上角小地圖,左下角對話框,下方一橫排都是技能欄。必然是你按AWSD鍵就可以控制人物角色跑動,必然是你按L鍵就是任務列表,你按C鍵就是人物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