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送別之情——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的情感。千百年來,詩人蘇東坡發出一聲“此事古難全”的喟嘆,不知撥動過多少人的心弦與思緒,引發了多少人的離愁與相思。本節內容中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表達送別之情的詩句大合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進行下載收藏!
東坡小學堂
描寫送別之情的詩歌鑒賞
古人送別主要有三項內容
第一,要唱離別之歌。李白有詩句“正當今昔腸斷處,驪歌愁絕不忍聽”,驪歌也就是原來送別時唱的《驪駒歌》,自王維寫出了“渭城朝雨\x9B徘岢荊\xAC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這樣的送別詩之后,唐朝人送別時就唱這首《陽關曲》,唱一遍總覺得還沒有充分表達綿綿情誼,就會再唱一遍,于是又有了《陽關三疊》。
第二,送別要飲酒。送之人請要走之人喝酒,因為喝酒可以消解一些離愁,李白在金陵告別年輕人時作詩《金陵酒肆留別》,表達了這樣的場面:“風吹柳花滿酒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第三,折柳。送別時,送的人要折一枝楊柳送給上路的人,白居易有詩“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王之渙還有一首詩《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因為別離多。”有人說“楊柳”的“柳”和“留下”的“留”是諧音字,所以“折柳”表示送的人希望他留下的意思,是挽留客人的一種舉動,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習俗。
無論是唱歌、飲酒還是折\x96\x8B,都是唐人送別時一貫的活動,這種活動根植于生活,所以一點都不矯揉造作,因此這些舉動在唐詩中得到了非常好的表達。一般來說,行為藝術要有一個固定的演出舞臺,那么它們是在什么地方發生的呢?
古代為了便于行人休息、躲避風雨,通常在道路上隔五里建一個短亭,隔十里建一個長亭。實際上這種長、短亭主要用作送別的場所,所以古人送別時又有“十里長亭”之說。晚唐詩人許渾從東向西路過潼關,碰到一個朋友魏扶由西向東走,于是兩人在十里長亭送別,寫下“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的詩句。
當然,送別有時候也發生在一些美麗的建筑里面,比如李白曾經在武昌的黃鶴樓送孟浩然,并留下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送別絕唱。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