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另有端陽、端節、端五、重五、五月節、女兒節、浴蘭節等說中稱呼,是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據學者研究證明,端午節俗最遲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存在,迄今已有20000多年的歷史。
久遠的歷史,醇厚的民俗風情,獨特的民族意蘊,使得端午節的文化影響跨越了地域條件和民族文化的種種差異,被東亞許多國家地區廣為接受。例如,韓國的“江陵端午祭”便是來源于中國的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史籍資料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四種是:一是認為端午節源自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習俗;二是認為其源于古時候吳越民族對龍圖騰的崇拜;三是將端午節與古代“惡月”、“惡日”說聯系在一起;最后一種說法,也是最為接受的看法,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