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養鵝實用手冊是一款比較實用的養殖教學手冊,本書內容包含種草養鵝的注意事項以及養殖方法,是創業和大規模養殖必備學習手冊。
本書主要內容:
種草養鵝的意義與發展前景,形態特征與生物學特性,鵝的主要品種及其利用,鵝的飼養管理與提高繁殖率的措施等。
目錄:
一、緒論
(一)種草養鵝的優點
(二)發展養鵝業的意義
(三)養鵝業的發展現狀
(四)種草養鵝的發展前景
二、鵝的形態特征與生物學特性
(一)鵝的形態特征
(二)鵝的生物學特性
三、鵝的主要品種
(一)鵝的品種分類方法
(二)國內小型鵝品種及利用
(三)國內中型鵝品種及利用
(四)國內大型鵝品種及利用
(五)國外主要優良品種
四、鵝的選種與繁育
(一)鵝的選種與選配
(二)鵝的繁育方法
(三)鵝的繁育技術
(四)種蛋孵化技術
五、鵝的營養與飼料
(一)鵝的營養需要
(二)鵝的飼養標準
(三)鵝的常用飼料
(四)鵝的日糧配制
附:國外鵝的營養需要量
六、鵝場建設與環境控制
(一)選址與規劃
(二)環境控制
(三)鵝舍建造
(四)設備選型
七、種草養鵝
(一)養鵝種草模式
(二)草種配套與茬口銜接
(三)種草養鵝技術
(四)牧草加工調制方法
(五)牧草飼喂技術
八、鵝的飼養管理
(一)雛鵝的飼養管理
(二)仔鵝的飼養管理
(三)育肥鵝的飼養管理
(四)種鵝的飼養管理
(五)冬鵝的飼養管理
(六)提高種鵝繁殖力的措施
九、鵝產品的生產與加工
(一)屠宰加工工藝與衛生
(二)鵝血采收與加工
(三)鵝肥肝的生產與加工
(四)鵝羽絨的采集與加工
(五)鵝裘皮的采收與加工
十、鵝常見病的診斷與防治
(一)鵝病綜合防疫措施
(二)鵝的常見傳染病
(三)鵝的常見寄生蟲病
(四)鵝的常見普通病
(五)鵝常見病的混合感染
附:無公害鵝產品生產
種草養鵝注意事項:
1、養鵝前的準備。應選擇地勢較高,平坦或緩坡地帶,草源豐富,靠近水源,交通方便,鵝舍以坐北向南或東南方向為好。進雛前兩周對育雛舍內外徹底消毒。工具、用具洗凈后用消毒液進行消毒。墊料可用鋸末或干稻草,厚度不少于5厘米。
2、雛鵝的飼養管理。一要及時給水。雛鵝運回后,在育雛室內適當休息,當絨毛已干并能站立時,便可飲第一次水,俗稱“潮口”。飲水要用涼開水,水溫以25℃為宜,水內可添加0.05%PP粉,連用7天,飲水器水深以3厘米為宜。二要適時開食。在潮口后雛鵝起身有喙食行為時進行,一般在出殼后24-36小時內開食。開食飼料常用碎米或小米,經清水浸泡2小時左右瀝干再用。青飼料切成1-2毫米粗細絲。可青精混合飼喂。三要適時放牧。通常熱天是在出殼后3-4天,冷天在出殼后10-20天進行初次放牧。放牧前喂少量的飼料,讓其在水池邊草地上自由活動半小時,再下水活動幾分鐘,后趕上岸讓其梳理絨毛,待毛干后趕回育雛室。四要保溫降濕,并防止鼠患獸害。可搭好鵝棚,棚上罩一張大魚網,棚內用蘆席隔成若干小欄,20日齡后可逐步拆除,進行統棚管理。夜間應有專人值班看守。五要分群飼養,及時起身。1-15日齡的雛鵝應放在鵝籃內或蘆席折成的圈內飼養。每個鵝籃或圈內可放1-5日齡的雛鵝50只,6-10日齡時減少到35只,11-15日齡減至20只,20日齡后可用蘆席折成大圈,每圈80-100只。雛鵝自開食后,應每隔1小時,即驅散雛鵝1次,使之活動,防止扎堆。六要及時接種疫苗。如母鵝未接種小鵝瘟疫苗,則應用小鵝瘟血清0.1毫升對出殼后24小時內的雛鵝進行接種預防(具體按產品說明)。15日齡建議注射鵝二聯苗(鵝副粘和鵝流感),每只小鵝0.5毫升。
3、中鵝的飼養管理。中鵝一般實行舍飼,有條件的實行舍飼和放牧結合。舍飼所用的精料應根據鵝的營養需要進行多種飼料搭配,青料也應切碎,減少浪費。放牧群眾的經驗是“春放草塘,夏放麥場,秋放稻田,冬放湖塘”。放牧時間越長越好,出牧和回棚時,趕鵝的速度宜慢。鵝棚只要能避風遮雨即可,如天氣炎熱,中午讓鵝群在樹蔭下休息,防止中暑。50日齡以下的鵝因羽毛尚未長全,也要防止雨淋。注意定期驅蟲。
4、鵝的育肥。60日齡以上的鵝經過10-15天的育肥后肉質好,屠宰率高,能增加飼養經濟效益。育肥階段,飼養上要充分喂養,快速育肥。管理上要限制活動,保持安靜,控制光照。方法上可采用放牧育肥和舍飼育肥。按照上述原則,配制好育肥全價飼料,讓其自由采食,自由飲水。一般每平方米的飼養密度為4-6只。該期如飼養管理方法得當,一般可增重1-1.5公斤。根據育肥程度,膘情好的鵝即可上市出售,膘情差的應繼續育肥。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