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病蟲害測報與防治技術是廣大樹木種植業的同行們帶來的病蟲害測報與防治技術文檔,里面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需要的用戶點擊下載解壓包,打開文檔即可。
茶樹病蟲害測報與防治技術內容預覽:
近年來,圍繞著“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方針,茶葉科研、推廣和生產人員結合茶樹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引進、吸收和消化先進適用的防治技術,探索建立茶樹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模式,不斷提高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水平,確保了茶葉的衛生質量安全。
一、茶樹病蟲害的發生特點
茶樹是一種多年生灌木型作物,其樹冠密集,樹幅寬大,四季常青。一經種植可連續生產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其構成的樹冠茂密郁閉的茶園,小氣候變幅小,生態環境較穩定,生物群落結構較復雜,生物種類和數量豐富,能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相對的平衡。因此,盡管我國已記載的茶樹病蟲種類近千種,但常見的、能對茶園造成經濟影響的病蟲僅數十種,并具有以下發生特點。
1.茶樹主要發生的是蟲害,病害較輕
由于茶樹收獲的部位是處于茶樹蓬面的嫩葉和嫩芽,決定了其主要病蟲是對嫩芽葉能造成嚴重影響的種類。從實際情況看,發生數量多、為害明顯的常常是一些食葉類或吸汁類害蟲;而茶樹病害由于形成周期較長、且茶樹的次生物質可能對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比較少出現對茶葉生產造成較重影響的情況。
2.茶樹主要害蟲發生穩定,次要害蟲偶有發生
比較全國茶區的害蟲分布看,發生面廣、年度發生數量較多且穩定、對茶葉生產能造成嚴重影響的害蟲種類有假眼小綠葉蟬、以茶尺蠖為代表的鱗翅目害蟲和茶葉螨類,這3種(類)是茶樹的主要害蟲。黑刺粉虱、茶葉象甲和蠟蟬等茶樹害蟲在局部地區、不同年份會有較重發生并對茶葉生產造成影響,與主要害蟲比,發生的區域范圍和對茶葉生產的影響均較小。
3.茶樹害蟲主要為害夏秋茶,對茶葉主要收獲期的春茶影響不大
盡管茶樹主要害蟲的發生面廣、為害性大,但其種群數量的變化是基于自身的繁衍,并跟隨季節的變化和茶葉的生長而起伏。冬季常常是害蟲種群數量最少的時候。春季開始,隨著茶樹的萌芽生長,害蟲種群數量逐漸增加,一般來說夏秋季害蟲種群數量最多,也是為害的主要時期。從茶葉生產角度看,其主要收獲期是春茶,多數情況下春茶的產量和產值均占全年產量和產值的50%以上,因此與其他作物不同,茶葉的主要收獲期避開了害蟲的發生高峰期。
茶園施肥四原則
針對茶園有機肥料投入數量不足,土壤貧瘠及保水保肥能力差,部分茶園氮肥用量偏高、磷鉀肥比例不足,中微量元素鎂、硫、硼等缺乏時有發生,華南及其他茶區部分茶園過量施氮肥導致土壤酸化現象比較普遍等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有機無機配合施用;
2、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產量水平,適當調減氮肥用量,加強磷、鉀、鎂肥的配合施用,注意硫、硼等養分的補充;
3、出現土壤酸化的茶園可通過施用白云石粉、生石灰等進行改良;
4、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
秋季茶樹防治害蟲技術
夏末秋初,氣溫下降,多數害蟲的發生量有所回升,甚至出現大暴發現象,輕者影響秋茶產量,重者影響樹勢和翌年春茶生產,因此,必須做好防治工作。夏末秋初常見的害蟲主要有假眼小綠葉蟬、茶刺蛾、茶黑毒蛾等害蟲。
一、主要害蟲的習性與危害
1、假眼小綠葉蟬
小綠葉蟬在我市各區均有發生,發生為害時間長。成蟲和若蟲刺吸汁液,被害芽梢生長受阻,嚴重時芽葉枯焦,一年發生有兩個高峰期,第二高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特別是老茶園改造留養茶園或雜草叢生的茶園發生嚴重,望廣大重點茶農引起高度重視。
2、茶黑毒蛾
茶黑毒蛾是在局部茶區發生嚴重,特別是於潛地區,注意觀察蟲情,蟲口數量大的可將茶樹葉片嫩枝全部食光,對茶樹長勢和茶葉產量影響較大,該蟲一年發生4代,第4代幼蟲發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為害秋茶,成長幼蟲一般分布在茶樹上層,喜食嫩葉,4、5齡連續劇蟲具有假死性,受驚后會卷縮墜地。幼蟲老熟時爬至茶叢基部枝椏間,落葉下或土隙間結繭化蛹。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