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云變幻的歷史。
百年孤獨內容簡介
家族第一代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遠離海濱的一個印第安人的村莊。他與烏爾蘇拉新婚時,由于害怕像姨母與叔父結婚那樣生出長尾巴的孩子,烏爾蘇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緊身衣,拒絕與丈夫同房,因此他遭到村民的恥笑。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一次斗雞比賽勝利后殺死了譏笑他的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從此,死者的鬼魂經常出現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涼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寧。于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家帶著朋友及其家人離開村子,外出尋找安身之所,經過了兩年多的跋涉,來到一片灘地上,由于受到夢的啟示決定定居下來,建立村鎮,這就是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的歷史由此開始。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個極富創造性的人。他從吉卜賽人那里看到磁鐵,便想用它來開采金子;看到放大鏡可以聚焦太陽光,便試圖研制出一種威力無比的武器;從吉卜賽人那里得到航海用的觀像儀和六分儀,通過實驗認識到“地球是圓的,像橙子”。他不滿于自己所過的落后的生活。他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辟出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他帶一幫人披荊斬棘干了兩個多星期,卻以失敗告終。他痛苦地說:“咱們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們會在這兒活活地爛掉,享受不到科學的好處了”。后來他又沉迷于煉金術,整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由于他的精神世界與馬孔多狹隘、落后、保守的現實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后才在那棵樹上死去。烏爾蘇拉成為家里的頂梁柱,去世時的年齡在115至122歲之間。
家族第二代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二代有兩男一女:老大何塞·阿爾卡蒂奧是在來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路上長大,像他父親一樣固執,但沒有他父親那樣的想象力;他和一個叫庇拉爾·特爾內拉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但在一次吉普賽人來馬孔多表演時又與一名吉普賽女郎相愛,于是他選擇了出走;后來他回來了,但是性情捉摸不定。最后不顧家人的反對,與麗貝卡結婚,但被趕出家門,最后在家中被槍殺。
老二奧雷里亞諾生于馬孔多,在娘肚里就會哭,睜著眼睛出世,從小就賦有預見事物的本領,少年時就像父親一樣沉默寡言,整天埋頭在父親的實驗室里做小金魚。長大后愛上馬孔多里正千金年幼的蕾梅黛絲,在此之前,他與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名叫奧雷里亞諾·何塞。他美麗的懷有雙胞胎的妻子因被阿瑪蘭妲誤殺死去。后來他參加了內戰,當上上校。他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均幸免于難,當他認識到這場戰爭是毫無意義的時候,便與政府簽訂和約,停止戰爭,然后對準心窩開槍自殺,可他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與17個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個男孩。這些男孩以后不約而同回馬孔多尋根,卻被追殺,一星期后,只有老大活下來。奧雷里亞諾年老歸家,每日煉金子作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便放到坩堝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親一樣過著與世隔絕、孤獨的日子,一直到死。
老三是女兒阿瑪蘭妲,愛上了意大利鋼琴技師皮埃特羅,在情敵麗貝卡放棄意大利人與何塞·阿爾卡蒂奧結婚后與意大利人交往,卻又拒絕與意大利人結婚,意大利人為此自殺。由于悔恨,她故意燒傷一只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但她內心感到異常孤獨、苦悶,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想用此作為“治療病的臨時藥劑”。然而她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家族第三代
第三代人只有何塞·阿爾卡蒂奧的兒子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的兒子奧雷里亞諾·何塞。前者不知生母為誰,竟狂熱地愛上自己的生母,幾乎釀成大錯。但又因生母的引見,愛上了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后來成為馬孔多的從未有過的暴君,貪贓枉法,最后被保守派軍隊槍斃。后者過早成熟,熱戀著自己的姑母阿瑪蘭妲,因無法得到滿足而陷入孤獨之中,于是參軍。進入軍隊之后仍然無法排遣對姑母的戀情,便去找妓女尋求安慰,借以擺脫孤獨,最終也死于亂軍之中。
家族第四代
第四代即是阿爾卡蒂奧與妻子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生下的一女兩男。女兒美人兒蕾梅黛絲楚楚動人,散發著引人不安的氣味,這種氣味曾將幾個男人置于死地。她全身不穿衣服,套著一個布袋,只是不想把時間浪費在穿衣服上。這個獨特的姑娘世事洞明,超然于外,最后神奇地抓著一個雪白的床單乘風而去,永遠消失在空中。
她的兩個弟弟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里亞諾第二是孿生子。阿爾卡蒂奧第二在美國人開辦的香蕉公司里當監工,鼓動工人罷工,成為勞工領袖。后來,他帶領三千多工人罷工,遭到軍警的鎮壓,三千多人只他一人幸免。他目擊政府用火車把工人們的尸體運往海邊丟到大海,又通過電臺宣布工人們暫時調到別處工作。阿爾卡蒂奧四處訴說他親歷的這場大屠殺揭露真相,反被認為神智不清。他無比恐懼失望,把自己關在房子里潛心研究吉卜賽人留下的羊皮手稿,一直到死他都呆在這個房間里。
奧雷里亞諾第二沒有正當的職業,終日縱情酒色,棄妻子費爾南達于不顧,在情婦佩特拉家中廝混。奇怪的是每當他與情婦同居時,他家的牲畜迅速地繁殖,給他帶來了財富,一旦回到妻子身邊,便家業破敗。他與妻子生有二女一男,最后在病痛中與阿爾卡蒂奧第二同時死去,從生到死,人們一直沒有認清他們兄弟倆兒誰是誰。
家族第五代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五代是奧雷里亞諾第二的二女一男,長子何賽·阿爾卡蒂奧兒時便被送往羅馬神學院去學習,母親希望他日后能當主教,但他對此毫無興趣,只是為了那假想中的遺產,才欺騙母親說他在神學院學習。母親死后,他回家靠變賣家業為生。后發現烏爾蘇拉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個金幣,從此過著更加放蕩的生活,不久便被搶劫金幣的歹徒殺死。
大女兒雷納塔·蕾梅黛絲(梅梅)愛上了香蕉公司汽車庫的機修工馬烏里肖·巴比倫,母親禁止他們來往,他們只好暗中在浴室相會,母親發現后禁止女兒外出,并請了保鏢守在家里。 馬烏里肖·巴比倫爬上梅梅家的屋頂,結果被保鏢打中背部,終日臥病在床,被人當成偷雞賊,孤獨中老死。梅梅萬念俱灰。她母親認為家丑不外揚,將懷著身孕的她送往修道院,終生一言未發。
小女兒阿瑪蘭妲·烏爾蘇拉早年在布魯塞爾上學,在那里與飛行員加斯通交往,交往后二人回到馬孔多,見到一片凋敝,決心重整家園。她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僅在三個月就使家園煥然一新。她的到來,使馬孔多出現了一個最特別的人,她的情緒比這家族的人都好,她想把一切陳規陋習打入十八層地獄。她決定定居下來,拯救這個災難深重的村鎮。
家族第六代
布恩迪亞家的第六代是梅梅送回的私生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他出生后一直在孤獨中長大。他唯一的嗜好是躲在吉卜賽梅爾基亞德斯的房間里研究各種神秘的書籍和手稿。他能與死去多年的老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對話,并受到指示學習梵文。他一直對周圍的世界漠不關心,但對中世紀的學問卻了如指掌。他和何賽·阿爾卡蒂奧拒絕收留奧雷里亞諾17個兒子中唯一幸存的老大,導致其被追殺的人用槍打死。他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姨母阿瑪蘭妲·烏爾蘇拉,并發生了亂倫關系,盡管他們受到了孤獨與愛情的折磨,但他們認為他們畢竟是人世間唯一最幸福的人。后來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生下了一個男孩:“他是百年里誕生的布恩迪亞當中唯一由于愛情而受胎的嬰兒”,然而,他身上竟長著一條豬尾巴。阿瑪蘭妲·烏爾蘇拉也因產后大出血而死。
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當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看到被螞蟻吃的只剩下一小塊皮的兒子時,他終于破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的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原來,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后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孔多鎮從地球上刮走,從此這個村鎮就永遠地消失了。
百年孤獨人物介紹
男性成員
家族中的男性成員,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精神繼承者,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人類男性祖先的象征。他先以勇敢智慧開創世界,在困境中同惡劣的自然條件搏斗,建設家園,是家庭和社會的支柱。可后來他被吉普賽人從外界帶來的象征人類文明的種種科學技術所吸引,以獻身精神如癡如醉地投入到科學實驗中,雖然探尋到一些科學真理(如圓形地形說等),但同時也陷入了崇尚經濟利益(煉金術)、暴力(發明武器)、征服(認識世界奇跡)等欲望中。至始,他的男性子孫們發展了始祖種種想象階段的幻欲,承載了男性征服自然世界的各種欲望:放縱生理欲望(第二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和第四代奧雷里亞諾第二)、崇尚暴力戰爭(第二代奧雷里亞諾)、權利無限的統治欲(第三代阿爾卡蒂奧)、實業建設的創造欲(第三代奧雷里亞諾·特里斯特修鐵路,奧雷里亞諾·森特諾制冰)、強烈的反抗性(第四代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陷入人類“崇高”勞動中又為重獲人權而罷工)、精神寄托的依賴性(第五代何塞·阿爾卡蒂奧依靠宗教尋求解脫)、強烈的求知性(第六代奧雷里亞諾)等。家族中第二大代男性成員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嗜好幾乎涵蓋了人類男性的各種特質,只是在作家筆下表現得更為集中、夸張突出。
可以驚奇地發現,家族中男性成員都只有兩種歸宿:一是死于非命,一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孤獨中退化。這里的“死于非命”,雖不是死于己手,卻是死于整個男性欲望在現實中的交合(如戰爭、暴力),這也是男性自我戕害的象征。能逃出暴力劫數的人卻逃不脫“孤獨”。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不是被捆縛在樹上才陷入脫離同類群體的孤獨中的,而是迷上科學—— 人類文明之后就開始了。自他始,后代男性要么陷入機械制造的孤獨(理工學科),要么陷入研究家族歷史即喻人類歷史書籍的孤獨(人文學科)。他們的“鉆研”是一種退化,這時,男性已由建造世界征服世界的負有責任感的成熟男性退化到一種依賴母性維持自然生命的嬰兒狀態。最集中的體現是最后一代長著豬尾巴的小孩兒,“他強壯、好動,很像那些叫何塞·阿爾卡蒂奧的,但那睜大的眼睛和銳利的目光,卻又酷似那些叫奧雷里亞諾的。”他一人集合了布恩·地亞家族男性的所有特點,是家族男性最終歸宿的象征。這其實是表達作者欲意放棄處處碰壁,使人厭倦憎惡的男性統治秩序,是對男性所代表的道德、法律、軍事、政治等制度的父權社會的叛逆,渴望退回到一無所知的原生命狀態;或者依附于女性或母性獲得一定的生命意義(如第六代奧雷里亞諾的晚熟);或者干脆放棄對性別的認同,獨自尋求生命的本源,探索人的本來面目(自性)。
這里的男性自我叛逆中包含兩種潛在意旨:一是俄狄甫斯情結—— 對母性的依戀與崇尚,如第二代何塞·阿爾卡蒂奧與庇拉·特內拉接觸時想象的是母親烏爾蘇拉;第三代奧雷里亞諾·何塞與其姑母阿瑪蘭坦·烏爾蘇拉釀成的家族悲劇,無不顯示男性對母性的依戀及強烈的占有欲。二是類似禪宗出世,覺悟自性的宗教情結,他們陷入孤獨不能自拔,用與世隔絕的禁欲來逃避人類罪惡的懲罰。這似乎是在否定了男性價值體系后,作者重新構筑了或回歸母性或徹底出世的兩種終極模式,這難道是作者的雙重認同嗎?
女性成員
在作品中的女性中,烏爾蘇拉是整個家族母性的代表,幾乎是整個家族史的見證人。“如果讓她死去,小說也就‘半途廢’”。這說明沒有她的存在,這個家族就無法延續。烏爾蘇拉是家族的支柱,也是家族(人類)的始母,具有女性幾乎一切的優點。在丈夫退縮脫離男性統治秩序時,她又建立了一個與原男性統治秩序有繼承性和否定性的女性統治秩序。實際上,烏爾蘇拉才是世界人類不僅從生命意義更是從秩序意義上真正的創始人。她不僅拋棄男性的野蠻與荒誕而真正引入文明—— “找到了她丈夫在失敗的遠征中沒有找到的那條通向偉大發明的道路,”還以“她丈夫那種神魂顛倒的熱情”創建家園,解決人類基本生存問題;而此時,她丈夫“在這場動亂中躬候著上帝的光臨”。
烏爾蘇拉夫婦的“創世記”有雙重象征。既有對人類之初原始氏族母系社會女性對人類發展所起的啟蒙性引導作用的象征;也象征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之后,男女兩性對人類發展的作用:男人開創世界時,女人援助;男人蠻干亂闖時,女人阻止;男人停止不前時,女人繼承;男人退縮逃避時,女人支撐。馬爾克斯認為“婦女是使世界不至毀滅的支柱,而男人則沒法推動歷史向前發展。”但這里“創世紀”的寓言是對不切實際的男性的批判和對用實干苦干巧干而創立、引導與支撐世界或人類的女性的頌贊。烏爾蘇拉支撐家族,但她的理想女性統治秩序并不臣服于男性統治秩序,她反對暴力、權欲、空想(也許有一定價值)、縱欲(女性也不可避免)等消極因素,她努力使后代成為“永遠聽不到戰爭、斗雞、生活淫蕩的女人和胡思亂想的事業”的人,雖然最后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徒勞,但還是在力圖阻止男性統治帶來的惡果。
烏爾蘇拉是書中女性形象的代表,是人類始母的象征,那么其他女性尤其是布恩迪亞家族成員更是“烏爾蘇拉”的延續和補充。其中阿瑪蘭坦的高傲、麗貝卡的野性、雷梅黛絲(俏姑娘)的美麗、麗貝卡·雷梅黛絲(梅梅)的熱情,以及雷梅黛絲·莫科特的純真善良,都是女性相對男性的特質的承載。第五代阿瑪蘭坦·烏爾蘇拉是“創世記”時期第一代的烏爾蘇拉經過歷史發展變遷,賦予了新的女性意義的,融入家族歷史上女性特點的總合體。這一點從其名字包含了兩類女性的名字也可看出。她既有原始女性(烏爾蘇拉)的勤勉、細致、倔強、有主見等優點,也有發展中女性(第二代阿瑪蘭坦)對欲望的強烈渴求,更融入了男性的放縱,所以她是被男性統治秩序一定程度地同化了的女性形象。至于書中涉及的其他女性,其性格包含于家族主體女性中,起傳宗接代的作用,但庇拉·特內拉尤為矚目。如果說家族內的女性是以烏爾蘇拉為統率,那么族外女性的代表就是庇拉·特內拉。馬爾克斯認為“她的人品與烏爾蘇拉極為相似,但她是一個對現實的看法更為樸素的烏爾蘇拉。”庇拉·特內拉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旁觀者和幾乎每起傳宗接代交往的參與者。她以紙牌測出男女心中樁樁隱秘,簡直是布恩迪亞家族(人類)的性女神。她比烏爾蘇拉統治家族的時間長,從親產第三代直至最后鼓勵釀出第七代,她都以旺盛的精力作歷史的見證;而烏爾蘇拉在混亂不堪的家族后期就只是作者引以敘述的線索而基本失去了實際能力。烏爾蘇拉努力維系家族,竭力避免由性亂導致的災難,卻終于在既繼承她又是性欲占上峰的阿瑪蘭坦·烏爾蘇拉的身上得到了非循環的實現。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