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雪節氣圖片精選素材是小編整理的圖片素材,24節氣小雪馬上就要到了,天氣降溫,注意保暖,小編提供的小雪圖片素材可以用來制作小雪相關海報圖片!
小雪節氣圖片
二十四節氣小雪介紹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11月22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此時稱為小雪節氣。此時,太陽位于赤緯-20°16',這天北京地區白晝時間僅9小時49分鐘,正午太陽高度僅29°50‘。
“小雪”節氣間,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當鐘面上的10點鐘)。每晚20:00以后,您若到戶外觀星,可見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她代替北斗星擔當起尋找北極星的坐標任務,為觀星的人們導航。四邊形的飛馬座正臨空,冬季星空的標識——獵戶座已在東方地平線探頭兒了。
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于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此時陰氣下降,陽氣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提醒人們該御寒保暖了。
小雪相關養生知識分享
2017年11月22是小雪節氣,是進入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小雪”,聽其名字,就感覺到片片小雪花撲面而來,儼然一派冬天的模樣。
飲食多吃暖身,袪火的食物
小雪過后,天氣越來越寒冷,領先食物來補充能量是一種讓身體快速變暖的好方法。我們應多吃一些能夠有效抵御寒冷的食物。以下四類食物能夠迅速讓人感覺溫暖;
1、肉類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狗肉、羊肉、牛肉和章魚肉都富含這些營養素。在小雪節氣適當進食這幾種肉類食物,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從而起到御寒的作用。
2、根莖類
研究表明,富含礦物質的根莖類蔬菜,如胡蘿卜、山芋、藕、菜花、土豆等能夠有效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
3、鐵質含量高的食物
鐵元素不足常常會引發缺鐵性貧血,而缺鐵性貧血引起的血液循環不暢可使機體產熱量減少,從而導致體溫偏低。因此,常食用動物血、蛋黃、豬肝、牛腎、黃豆、芝麻、腐竹、黑木耳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對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大有裨益。
4、碘含量高的食物
甲狀腺素能加速體內組織細胞的氧化,提高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血液循環加快,從而達到抗冷御寒的目的。一般含碘量高的食物都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如海帶、紫菜、貝殼類、菠菜、魚蝦等。
專家提醒三類人一定要穿秋褲
1、骨關節炎的病人
每年天氣一冷,骨傷科門診里常常有因受寒導致膝關節疼痛的患者來就診,不少年輕愛美的女孩此時節仍然超短裙和薄絲襪。
中醫專家說,這是典型的因受寒引起的膝關節炎。這個季節膝關節保暖很重要,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膝關節受過傷者,以及本來就患有關節疾病者。
一般來說,女性40歲以后,男性50歲以后才會開始出現關節退行性變,也就是關節老化,主要表現為運動后關節酸痛,甚至腫脹,但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與現代人久坐少動有關外,還與他們年輕時不注重保暖有一定關系。同時,他們將來患老寒腿、風濕性關節炎的幾率也相對較高。
戴護膝可以替代棉毛褲嗎?專家認為,總比不穿強一點,但作用有限。護膝、護腰、暖寶寶等保暖物品只能局部保暖,風寒還是會從裸露部位進入人體。
2、月經不調者
天氣一冷門診就會過來好多痛經、月經推遲的患者,他們在夏天都好好的,天氣一轉涼,就犯病了。從中醫角度講,這類人屬于陽虛體質,主要表現為怕冷,一到冬天四肢就冰冷,晚上鉆進被窩后,過很久腳都暖不過來,臉色蒼白,不太有血色。如不穿棉毛褲,相當于雪上加霜。
每次給陽虛體質者看完病,中婦科專家都會叮囑一句:多穿點注意保暖,棉毛褲可以穿起來了。中醫有句話,叫“寒為陰邪,下先受之”,這的“下”指下半身。這也是為什么一旦寒氣襲來,人會先覺得腳冷,腿開始打哆嗦的原因。同時,受寒生病者,癥狀往往相對較重。當然,如果抵抗力一直比較好,從來不穿棉毛褲的,或屬于陰虛體質者,不穿也無妨,但在寒冷的天氣如果出現喉嚨發干、發緊,晚上睡覺時雙腳很難暖和的情況,說明身體對寒冷已經不耐受,建議穿上棉毛褲,以防生病。
3、感冒期、月經期、孕產期時候
人體有很多穴位和經脈,它們是相通的,如有一個地方受寒,保暖不均,氣血運行受阻,同樣也會生病。像感冒、哮喘、鼻炎等,看似上呼吸道的疾病,其實也與下半身沒注意保暖有關。
中醫專家說,感冒期、女性月經期、孕產期,這三個特殊時期一定要穿棉毛褲,哪怕多穿條褲襪也是好的。這三個時期人體抵抗力相對虛弱,若不注意下半身的保暖,一旦受了風寒,不僅會加重病情,還容易誘發其他疾病。如月經期不注意保暖,可能會誘發痛經,以及盆腔炎、陰道炎等婦科炎癥。
手腳冰涼不妨做做暖腳操
專家提醒:小雪節氣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冬季應該早睡晚起,最好不要遲于22點休息。如果超過1點還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節氣后氣溫下降明顯,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每晚用熱水泡腳,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腳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凍傷,并就能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暖腳操這么做:
1.取坐姿,兩腿向前伸直,雙手放在臀部兩側的地面上,自然呼吸。兩臂伸直,上身向后傾。兩腳保持伸直狀態,將十個腳趾向前和向后扭動,重復練習10次。
2.兩臂伸直,上身向后傾。以踝關節為支點,盡量向前、后方向扭動兩腳,至少練習10次。
3.將兩腳同時旋轉;首先是兩腳沿順時針方向;然后是兩腳沿逆時針方向;接著是左腳沿順時針方向、右腳沿逆時針方向;最后是右腳沿順時針、左腳沿逆時針方向。每種各做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