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十校代表著安徽省高考的權威,今年江淮十校2018屆高三聯考已經舉辦了兩次了,考試試卷非常具有研究價值,小編帶來了江淮十校2018屆高三第二次聯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各大學校的同學都可以研究研究!
江淮十校2018屆高三第二次聯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預覽
江淮十校介紹
江淮十校是安徽省內高中有名的階段性考試,目的是為了檢測協作體學校學生的學習情況,反映本年度出題熱點,展示最新命制題型。每年都是引領安徽高考復習備考的風向標。被親切的稱為“安徽高考的小路燈”。該考試近年來在省內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
每年出的試卷,是協作體學校老師的精心研究,具有較高水平,受到了廣大學生和老師的認可,是安徽省本省較為正規、高質量、高水平的名校聯盟。
“江淮十校”協作體參與中學有合肥一六八中學、蕪湖一中、阜陽一中、六安二中、池州一中、亳州一中、廬江中學、宿城一中、宣城中學、安慶一中十校。
相關新聞
近日,“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關于高考語文改革發表觀點稱,高考語文最后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閱讀文章具思辨性、復雜性、擴展性,還專找讓考生想不到的領域,對女生特別不利;高中課程將有顛覆性的變化,要學生模仿寫詩、寫小說、寫散文、寫戲劇。此消息一出,引起人們一片嘩然。學校老師如何看待?會如何在課堂上扭轉教育方式呢?
內容直指高考語文改革動向
總主編溫儒敏教授上述觀點引起了圈內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乍一聽這些透露出的言論有些聳人聽聞。出人意料的是,溫儒敏的言論得到多數人的贊同。“我們希望學校教育應該按照這個方向發展,讓孩子多學文學方面的寫作,注重培養能力與愛好。”不少學生家長說出了他們的心聲。當然也有家長對此觀點表示不敢茍同,認為高考就是為分數而戰。
“這篇文章的內容直指高考語文改革動向,其核心有三個問題:一、高考題目閱讀量的問題,二、閱讀深度的問題(如文章的思辨性、復雜性),三、廣度的問題(如學詩歌、小說,戲劇等)。”南昌十六中校長陳衛良深有感觸地說,從高考的角度看,其本質特征是選拔人才,在題目設置上顯然就應該有甄別功能,要把不同能力的同學用考題加以區分,要做這種區分無非從量和質兩個方面著手,因此,從閱讀量考量完全是可以的。
言論是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反思
如何在課堂上轉變教學方式呢?南昌師范學院文學院俞王毛博士接受了記者采訪時表示,溫儒敏這些言論代表了他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反思。溫儒敏的話指出了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弊端,也指出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對于未來高中語文課程要求學生學習寫作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這一點,俞博士表示贊同。她指出,學生在高中期間,反復訓練的是格式化的記敘文、議論文寫作,幾乎不進行文學類寫作,這種以應試為目的的寫作教學方式嚴重損害了學生寫作的熱情。現在很多學中文的大學生不喜歡寫作,不會寫詩,不會寫小說,不會寫散文,偶有寫作,也是既乏文采,又少真情。
究其原因,一是以前沒學過怎么寫,二是不懂得寫作是為了表達和交流。在俞博士看來,提倡并要求學生模仿寫作文學作品,這其實是使語文教育回歸本真,如果師生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學生的文學素養必將獲得極大提升,語文學習也將變得有意思,當然,也會更具挑戰性。
模仿文學創作可激活中學語文教學
南昌十六中高中語文教師張海燕認為,語文高考是應該有大的變化,進行大的改革。語文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語文是要教學生做人,做一個有思想有靈魂的人。這就要學生有大量的閱讀和多種體裁的寫作。現在很多人功利性強,很多試題研究機構,剖析試題,鉆研技巧,一進入了高中學生就直奔高考,去刷題,忽視語言文字,遠離文學作品。
另一個就是增加高考試題的閱讀量,引導中學生去快速閱讀,去思考。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我們要做的是指導學生閱讀、寫作,我想更多的是與生活相聯系,在生活中學語文。中學生是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模仿文學創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活沉悶的中學語文教學。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