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生能力節目是一個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節目,不少學校老師都積極組織了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生能力節目觀看,看了這個節目肯定很多朋友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陜西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生能力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陜西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生能力觀后感范文
觀后感寫法技巧: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么?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么。我們讀書看報閱讀文章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采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過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文章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陜西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生能力觀后感優秀作文預覽:
篇一:
今天,我觀看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我的感受很深,因為我看到自己的很多缺點,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它的意思是“一個人知道了解一種知識,不好愛好這種知識,愛好這種知識不生命如樂在其中,享受發現。我的學習就是一個活例子,我現在喜歡學習數學,已成為一種愛好,不用下太大力氣也能學好,而語文和英語感覺學的枯燥無味,雖然也用力了但成績總不太好,今后我學語文和英語要象數學一樣,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養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相信一定會像數學一樣輕輕松松,快快樂樂取得好成績。
我們平時要學習和勞動相結合,課余時間多做做手工、家務……慢慢培養我們的自立能力,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培訓我們的適應社會能力,我們還要學會控制自己,不亂發脾氣,尊重老師,尊重別人,培養我們的團隊能力。只有不斷注重自身健康人格的培養,才會使我們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還要尊重父母,孝敬長輩。孔子的學生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兩個子“色難”,也就是說:“我們要孝敬家長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給家長們一個好臉色,不要和他們說話時動不動就急。和他們說話時要用一種和顏悅色、好話好說的心態去說。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老師說出的現代兒童的弱點,做一個健康向上,積極奮進,知識豐富的自己。
篇二:
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關于《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講座,她結合《論語》和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育主張,博古論今,指出目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看完之后,引發了我對于家長、學校與孩子之間的教育、人格、溝通、學習、健康成長問題的諸多思考和感觸。
一、于丹主張教育的根本是快樂的學習,是自我潛力的開發。 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每個家長都深有體會。在學校教育階段,所有能讓孩子增長見識,鍛煉操作能力、強健體魄的課程,譬如音樂、美術、手工、體育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這就是于丹所謂的工藝教育的主張。
我有一位女朋友,在談及對女兒教育時自豪的說,自從孩子上學開始,家里人就不再看電視了,每天都在親自陪同孩子做作業,上輔導班,一切為了她的學習,甚至有辭職的打算。但是,在和她已經上三年級女兒的交談中,我發現她竟然對“骷髏”“駕照”“下架”等日常詞語一無所知?墒撬膶W習考試成績竟然是全班第二名。我兒子的外號是“萬事通”,我平時支持并鼓勵他多閱讀,多看動漫片,多使用電腦,多加強戶外運動等等,因此他的知識早已不限于同齡人的范圍,世界地理,中國歷史,網絡用語甚至時事新聞均是他興趣所致,可他的考試成績僅是全班第十二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習,從來不讓孩子做家
務。結果絕大部分的孩子從小都不會做家務,從來沒有做過家務。有一次我試圖讓兒子去洗碗,結果家里人老人一致反對,說孩子小,怕耽誤學習時間,怕孩子受罪,會打碎碟子,會劃破手,會浪費水?結果,已經六年級的兒子,什么都不會做。
我想通過這一點,需要家長和學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脫節的學習,是不會快樂的,同時自我潛力的開發也會受到嚴重的阻礙和發展。
二、于丹老師在講座中強調孩子要學會感恩。
中國家庭幾乎無一例外溺愛子女,對子女的呵護無所不及。這樣一來,子女會認為給予是本份,不給是虧欠。一切都是應得的。女子在小的時候,因為某個要求沒有被滿足就會大哭大鬧,就會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還有的子女因為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物質要求而和父母斷絕往來。用古代傳統的孝順理念去教育現在的孩子,無異于比全天還難。孔子曰“色難”,意即對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的。由于過份的縱容和溺愛,現在的子女對父母的態度難得恭敬,給臉色,發脾氣似乎都不為過。這實在是對中國孝道的一種背叛。
去年在澳新旅行團中,有一位清華大學的女學生,一路上竟然全是由年邁的母親在推行李車,她走在前面竟沒有回頭的意思。團隊中有一游客直接上前告訴她,你應該為你的母親推行李。 兒子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寫過一篇日記“姥姥的愛”: 姥姥的愛象蛋糕,又香又甜多美味。姥姥的愛象小溪,每天洗衣多
辛苦。姥姥的愛象太陽,又亮又暖照耀我。 姥姥的愛象跑車, 每天來回接送我。雖然我寫的簡單,但姥姥的愛不簡單。將來我一定要給她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就象她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童年一樣。這篇日記老師毫不吝惜的給了兒子滿分。我看了之后,念給我的母親聽,母親聽了,哭出了聲音。
多簡單的一個道理:子女要學會感恩,要懂得分享。 三、于丹老師的觀點還有挫折教育,為人處事的能力,人際關系的融合能力。
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會前所必備的素質。但是,我們周圍的孩子卻令人遺憾的發現,他們獨自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實在有限。有個女朋友在博客中發表了一篇文章,原文如下:今天早晨兒子上學時說要錢買熒光筆,于是從錢包里拿了五元給他。中午吃飯時問他花了多少錢,他理直氣壯地說花了一元,又問剩下的錢呢?兒子突然害羞起來,怎么也不肯說。原來學校不準學生帶錢到學校,并且會讓同桌對書包和口袋進行互相檢查,孩子們之間也會互相舉報,如果發現就得交給老師,所以他就把剩下的錢扔到垃圾箱里了。
我看了這篇文章后,回家用同樣的問題問當時已經上五年級的兒子,兒子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怎么辦,那就還是把剩下的錢扔了吧。這樣的回答令我始料不及,我原以為五年級的學生一定會和二年級的學生在處理問題時有不一樣的思路和方法。但沒想到卻如出一轍。到底是智商的雷同還是學校教育方法的驚人一致?
這樣的孩子在走出校門之后,不免會讓人為他們的前途荊棘充滿擔憂。
母親單位一同事的兒子高校畢業后就職于上海某外資企業,但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謙讓,團結,溝通的能力,結果被炒魷魚;丶液螅谷换忌狭溯p度抑郁癥,時間一長,徹底放棄了再就業的打算。這讓父母一籌莫展,短短的時間內頭發全白,令人不忍。
眾多的事例足以讓人反省教育的重要性。人格的完善,能力的鍛煉遠比書本知識的汲取更重要。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讓孩子在人群中去學會愛,在山水中去發現永恒,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于承擔,在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篇三: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家講座,十分有感觸。她教給我很多對我終身有益的做人道理。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幾個主題,分別是:
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
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
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第3個主題。
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的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樹上結滿了果子。
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天天到蘋果樹下,他爬上去摘蘋果吃,在樹蔭下睡覺。他愛蘋果樹,蘋果樹也愛和他一起玩耍。
后來,小男孩變成了個少年,不再天天來玩耍。
一天他又來到樹下,很傷心的樣子。蘋果樹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說:“不行,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想要玩具,可是沒錢買。”
蘋果樹說:“很遺憾,我也沒錢,不過,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來賣掉,你不就有錢了?”
男孩十分激動,他摘下所有的蘋果,一個也不留,高高興興地走了。
然后,男孩好久都沒有來看過它。蘋果樹很傷心。
有一天,男孩終于回來了,但他十分不開心。樹問他:“你怎么了?”男孩說:“我的朋友們都成家立室了,我卻連房子都沒有,新娘也不愿意嫁給我!闭f完,就在樹蔭下哭起來。
“抱歉,我沒有房子,”蘋果樹說,“不過你看,我的樹枝又粗又大,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統統砍下來,拿去搭房子”。
于是男孩砍下所有的樹枝,高高興興地運走去蓋房子?吹侥泻⒏吲d起來,樹感到好快樂。
可是,男孩比以前更久不回來了。
這棵蘋果樹再次陷入孤單和悲傷之中。
一年夏天,男孩回來了,樹太快樂了:“來呀!孩子,來和我玩呀!
男孩卻說:“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揚帆出海,輕松一下,你能給我一艘船嗎?”
蘋果樹說:“把我的樹干砍去,拿去做船吧!”于是男孩砍下了它的樹干,造了條船,然后駕船走了,很久都沒有回來。
樹好快樂,但不是真的。
許多年過去,男孩終于回來,蘋果樹說:“對不起,孩子,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你了,生不出果子來了!
男孩說:“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蘋果了!
蘋果樹又說:“我再沒有樹干,讓你爬上來了!
男孩說:“我太老了,爬不動了!
“我再也沒有什么給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樹流著淚說。
男孩說:“這么多年過去了,現在我感到累了,什么也不想要,只要一個休息的地方!
“好!老根是最適合坐下來休息的,來啊,坐下來和我一起休息吧!”男孩坐下來,蘋果樹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文中的樹就是我們的父母,他們什么都給于了我們。
可是我們卻常常討厭爸爸媽媽的嘮叨,不喜歡他們管住我們。哎,罵是愛,打也是愛呀。
我看了于丹老師的節目,感到好對不住爸爸媽媽。
我想好了,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像小時候媽媽爸爸照顧我一樣,照顧他們。
相關新聞:
為了更好地走進孩子內心,加強與孩子的教育溝通效果,根據市教育體育局通知要求,東城小學號召全體學生及家長于2017年10月29日早上7:35一同觀看了由湖南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專題教育節目。
該節目由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主講,主要內容包含:怎樣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責任心;怎樣培養孩子學習能力與堅強勇敢的性格;怎樣培養孩子抗擊壓力、面對挫折和防止被騙的能力;家長面對孩子叛逆、愛發脾氣不聽話、不愛學習等問題怎樣正確與孩子交流溝通等,節目有很強的欣賞性、教育性。
家長們積極響應,陪同孩子在家認真觀看了該節目,感受頗多。相信在這良好的家;酉,在認真負責的家長們的配合下,東城和雅少年一定能健康陽光地快樂成長!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