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帶來一些藍天海邊手機壁紙下載,非常小清新的風格的壁紙,干凈的畫面給人心情舒暢的感覺,看到藍天大海,放空自己的身心,快來下載使用吧。
藍天海邊手機壁紙素材
藍天的顏色原理
傳統觀點
藍天,其實是地球的大氣層。中國基礎教育與科普界主要沿用19世紀中葉英國物理學家丁鐸爾(John Tyndall,1820-1893)的理論來解釋“藍天”出現的原因,盡管該觀點后來被證實并不完全正確。
晴朗的天空是蔚藍色的,這并不是因為大氣本身是藍色的,也不是大氣中含有藍色的物質,而是由于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小粒子對太陽光散射的結果。由于介質的不均勻性。使得光偏離原來傳播方向而向側方散射開來的現象,稱為介質對光的散射。細微質點的散射遵循瑞利定律:散射光強度與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當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波長較短的紫、藍、青色光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長較長的紅、橙、黃色光散射得較弱,由于這種綜合效應,天空呈現出蔚藍色。
這是因為太陽光線射人大氣層后,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發生散射的結果。根據科學家的測定,藍色光和紫色光的波長比較短,相當于“小波浪”;橙色光和紅色光的波長比較長,相當于“大波浪”。當遇到空氣中的障礙物的時候,藍色光和紫色光因為翻不過去那些障礙,便被“散射”得到處都是,布滿了整個天空。天空就是這樣被“散射”成了藍色。
觀點的發展
丁鐸爾散射
空氣中會有許多微小的塵埃、水滴、冰晶等物質,當太陽光通過空氣時,波長較短的藍、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阻擋,從而使光線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現出蔚藍色。中文世界中,大小權威的教育和科學網站,大多仍采用上述“標準答案”。
這個“天藍”解釋,基本上是19世紀中葉的水平。它是英國物理學家丁鐸爾(John Tyndall,1820-1893)首創的。常稱作丁鐸爾散射模型。確實,“波長較短的藍色光,容易被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阻擋,……散射向四方”。但它并不是“天藍”的真正原因。如果天藍主要是由水滴冰晶等微粒的散射引起的,那末,天空的顏色和深淺,就應隨著空氣濕度的變化而變化。因為當濕度變化時,空氣中水滴冰晶的數目會明顯變化。潮濕地區和沙漠地區的濕度差別很大,但天空是一樣的藍。丁鐸爾散射模型解釋不了。到19世紀末葉,丁的天藍解釋已被質疑。
瑞利散射
1880年代,瑞利(John Rayleigh,1842-1919)注意到,根本不必求助塵埃、水滴、冰晶等空氣中的微粒,空氣本身的氧和氮等分子對陽光就有散射,而且也是藍色光容易被散射。所以,空氣分子的散射就可以作為“天藍”的主因。
然而,各個分子有散射,不等于空氣整體會有藍色。如果純凈的空氣是極均勻的,分子再多也沒有“天藍”。就像一塊極平的鏡子,只有折射或反射,而極少 散射。在均勻一致的環境中,不同分子的散射相互抵消了。就如在一個集體紀律超強的環境(如監獄)中,每個人的獨立和散漫行為被徹底壓縮。而“天藍”靠的就是分子各自的獨立和相互不干涉,或少干涉。
為此,瑞利假定,空氣不是分子的“監獄”。相反,氧和氮等分子,無規行走,隨機分布。瑞利由這個模型算出的定量結果,很好地符合天藍的性質。1899年,瑞利寫了一篇總結式的文章“論天空藍色之起源”(J.Rayleigh,Phil.Mag.XLVII,375,1899),開宗明義就說:“即使沒有外來的微粒,我們依舊會有藍色的天”。“外來的微粒”即指丁鐸爾散射所需要的。從此,丁鐸爾的天藍理論被放棄。瑞利散射成為“天藍”理論的主流。
瑞利的天藍理論雖然很成功,瑞利的分子無規分布假定,也有根據。然而,瑞利實質上還要假定空氣是所謂理想氣體,這是一個不大的,但也不可忽略的弱點。因為空氣不是理想氣體。
小清新的概念
“小清新”最初指的是一種以清新唯美、隨意創作風格見長的音樂類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Indie Pop,即獨立流行,之后逐漸擴散到文學、電影、攝影等各種文化、藝術領域。偏愛清新、唯美的文藝作品,生活方式深受清新風格影響的一批年輕人,也叫“小清新”。
無論是作為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還是個人憧憬的美好意境,小清新都是秉承淡雅、自然、樸實、超脫、靜謐的特點而存在著的。小清新,似乎已經漸漸成為了青春與活力的代名詞。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