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圖像和文字的方式結合,讓寶寶學習漢字,幼兒園寶寶識字認字有豐富的單元內容,畫面精美場景豐富,多種游戲內容,讓寶寶愛不釋手。
1、音形義統一,重視漢字教學過程中音形義的對應統一,讓小朋友見字知音、見形知義。
2、看圖識字,根據圖像內容選擇正確的漢字,通過文字和圖像的關聯性讓小朋友記憶更深刻。
3、趣味互動游戲,釣魚、種花、漢堡店、沖浪等漢字互動小游戲,讓小朋友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針對幼兒園時期的孩子不能學認字這個說法,寶媽群的媽媽們也開展了大討論,有人贊成,有人反對。
贊成的一方認為,過早的開發孩子,過早的認識字,會使孩子上學后重復學習早已經認識的字,導致孩子上課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
反對的一方認為,幼兒園時期的孩子,記憶力很好,學習能力強,學習認識一部分字,會自己讀一部分故事書,培養閱讀興趣,利大于弊。
我回想了女兒的認字經歷。
女兒認字是從快兩歲開始的。當時也沒打算刻意教她認字,只是去婆家時,發現一套老式的拼音卡片,就帶回了家。卡片上一面有圖形,另一面對應著拼音。開始拿卡片給女兒看圖形,邊說著上面的內容。發現她很愛玩這個。看的次數多了,也把有拼音的那面讀給她。每天就象個娛樂節目,慢慢發現,幾張卡片同時拿著,說出其中一個拼音,她都能準確找出來了。
由于沒人帶,不到兩歲半就送到了熟人的幼兒園。那時的幼兒園會教孩子認字寫字,但老師都不會逼著孩子必須學會。也會布置一點作業,比如寫寫當天教的字,由于女兒小又和老師熟,作業通常是個擺設,一般不做。老師也不檢查她的作業。平常我們一起讀故事書時,發現有一部分字她是認識的。
我個人比較喜歡古詩詞,平常也會背古詩詞給她聽,還有兒歌。我五音不全,唱不好就背詞給她聽,聲情并茂,她居然也很有興趣聽。就這樣,她慢慢能背一些古詩。這都是自然而然就會了,沒有刻意要求她背過。
上大班時,女兒能夠獨立閱讀了。一個小故事,能自己看懂。看完后,她會把大致意思講給我們聽。在大班,還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其實就是在她認為必要時,用符號,簡筆畫,圖形,或字,表達一下自己。也是在鼓勵下,隨意寫的。
女兒在幼兒園前就認識拼音,上幼兒園時也學了寫字,這恰恰是現在幼兒園的不準項目。我很慶幸,上學后的女兒,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都還不錯。我想,之所以這樣,大概和我沒有把會認字會寫字當成一項任務來要求她學,逼她學有關。無論是認拼音,還是認字,都是在玩中學的,沒有強迫什么時候必須會讀會寫。同時,慢慢養成閱讀的習慣,這對孩子是有益的。
所以我認為,幼兒時期,可以教孩子認字,但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自然而然的學,不強迫不逼迫,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另外,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要講究方法。對孩子來說,培養一個好習慣將終生受益。
1.全新UI
2.修復上個版本用戶反饋的問題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