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策略全新三國SLG手游,三國無廢將 凡人皆梟雄 新派自由策略SLG,在三國驛站身手,策略為王,收集武將以及升級自己的勢力,還有紅顏相伴,收復領土,建立強國!
※2020年SLG經典力作,情懷再續
※魏蜀吳誰能稱霸?一戰方知!
※快人一步收服知名限定武將【西涼錦·馬超】
【為國家而戰!】
魏X蜀X吳,請選擇您的陣營!
與您的國家共存亡,究竟誰才能一統天下?
【每個武將都是最強!】
曹操、張飛、呂布、貂蟬、趙云等著名武將悉數登場
打破武將強弱思維,全新無廢將理念
找到敵方弱點,小兵也能打敗大將軍
【稱霸天下靠的就是城池數量】
都城->郡城->要塞
歷史135座名城,
一步步把它們都佔領
【策略比武力更重要! 】
真實演繹戰爭中的生存法則
利用地形與敵人斗智斗勇,
用你的謀策一統天下
【成為最出色的主公! 】
規劃領土囤積資源
發展文化推動科技
還能指派可靠的朋友擔任國家重要官職
建設屬于你的盛世王朝!
*本游戲軟體分級管理辦法分類為:輔12級。
*本游戲內含輕度暴力,性(角色穿著凸顯胸、臀之服飾)。
*本游戲為免費使用,游戲內另提供購買虛擬游戲幣、物品等付費服務。
*長時間進行游戲,容易影響正常作息,宜適度休息及運動。
曹操在逐漸完成北方統一之后,立即在公元208年發動了討伐南方軍閥勢力的戰爭,但是卻在和孫劉聯軍的赤壁決戰中慘敗而歸,由此曹操勢力一時間很難再度向南方發動較大的軍事行動,不得不返回北方進行休整。在撤退到的過程中,曹操為了日后還能夠卷土重來對于當時長江附近的軍事重鎮進行了布控,命令大將曹仁駐守江陵,猛將樂進駐防襄陽,以此作為南進的軍事基地。
《三國志》載:"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
赤壁之戰給曹軍帶來的損失可謂是慘重的,對此,曹操也明知對于南方軍閥割據勢力的征服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他開始調整今后的發展策略;驹瓌t就是穩固對于整個北方地區的統一局面,同時向當時的北方少數割據勢力發動軍事進攻,保證后方政治局面的穩定。另外對于南方的態度曹操一直都是虎視眈眈,密切關注著南方的各方面動態。
赤壁之戰讓孫劉聯軍得到了巨大的軍事利益,這也成為雙方日后逐漸反目成仇的重要節點。赤壁之戰后劉備獲得的利益最大,逐漸形成了獨立的政治軍事集團,并且在日后的發展中表現得十分迅速和強勁,給當時的動武帶來了很大的壓迫感。雖然曹軍的入侵被擊退,但是劉備與孫權兩大軍事集團的利益沖突卻在所難免,當然這也是當時東漢末期政治軍事局勢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國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使得三方一時間進入了各自的戰略計劃當中,由此出現了少有的和諧局面,但是在這種和諧局面的背后卻蘊藏著巨大的政治、軍事危機,一股股濃烈的火藥味不斷迸發出來,三大政治軍事集團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可能爆炸。一旦爆炸,天下也就必然大亂,這種爆炸局面率先出現在劉備和孫權的兩大集團當中,夷陵之戰直接使得三國鼎立局面得以確立。
曹操、劉備以及孫權三方勢力的各自發展
赤壁之戰后,曹操、劉備以及孫權都開始了各自的發展擴張道路。曹操雖然在赤壁之戰中損失慘重,但是其北方基業尚在,軍隊的骨干實力也尚未得到毀滅性打擊,因此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仍然沒有人能夠撼動。不過在曹操率軍南下的時候,北方基地,尤其是都城許昌一度遭到涼州的馬騰、韓遂西涼軍的威脅。因此涼州勢力的存在成為曹操的一塊心病。
《三國志》載:"是歲,韓遂、馬騰等降,率詣長安。以遂爲鎮西將軍,遣還涼州,騰征西將軍,屯郿。左中郎將劉範等,欲使騰襲長安,己爲內應,以誅傕等。"
曹操回到北方之后,先進行了一系列的休整,同時加強對于內部機構的改革,確保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在元氣有所恢復之后,曹操立即發動了征討涼州馬騰、韓遂的勢力。公元211年,曹操通過一系列戰爭終于清除涼州勢力,北方的統治危機基本解除。公元215年,曹操再次進軍西南奪取了當時十分富庶的漢中地區,但是后來被劉備的軍隊所驅逐,只得退守。
曹操時期基本上和南方劉備、孫權形成了一種犬牙交錯的發育局面,曹操吸取了赤壁之戰的教訓并沒有再次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只是觀察孫劉集團的變動,伺機行動。劉備可以說是赤壁之戰后的最大獲益者,他從原來的寄人籬下,直接占據了重要的軍事重鎮荊州城,這也成為了日后劉備能夠向西南地區進發的重要基地。從公元211年一直到公元214年這是劉備擴張的快速時期。
劉備率先攻占了自己的宗親劉表的益州,得到了西南地區的初步控制權,隨后在益州發達的經濟支持下,劉備再次進軍漢中驅逐了當時處于曹軍勢力控制下的漢中,勢力愈發壯大。孫權在赤壁之戰中雖然得到了眾多的糧草器械,但是并沒有領土上的實質性擴大。孫權主要針對的是對于嶺南地區的征服,在長江地區形成與曹操的對峙之后,孫權通過外交手段將嶺南地區重新收復。
孫權
孫劉矛盾的激化以及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夷陵之戰
毫無疑問赤壁大戰之后發展最快以及獲益最大的就是劉備集團,以軍事重鎮荊州為基礎,劉備大規模向西南地區進軍,占據有由"天府之國"美譽的益州和漢中地區。劉備能夠在漢中立足離不開其軍事諸葛亮以及下屬猛將們的鼎力相助,諸葛亮七擒孟獲幫助劉備穩住了當時巴蜀地區的少數民族部落。冠于鎮守荊州城,并且一度將勢力擴展到了有才曹操重兵把守的襄樊地區。
原來一直瞧不起劉備等人的江東集權,此刻面對劉備如此神速的發展情況,不由得內心驚恐,這也是成為孫劉之間矛盾爆發的主要原因。孫權之前為了穩定了兩家的聯盟,將自家妹妹孫尚香嫁與劉備,但是在現在看來,這種姻親關系似乎并不能保證雙方的聯盟關系能夠穩定維持。
孫權集團直接被劉備的勢力限制在長江以南的狹小地區動彈不得,軍事戰略上的劣勢讓孫權不得不主動去破壞雙方的聯盟關系,畢竟集團利益還是應當放在首位的。孫權也知道曹操一心想要除掉劉備,因此他主動向曹操親書迷信希望能夠南北夾擊打壓劉備的勢力。當時關羽正在襄樊地區和曹軍激戰,曹操負責牽制,而作為劉備同盟的孫權則趁機向其后方發動進攻直接占領了荊州。
關羽最終在孫權大將呂蒙的追擊下遇害,一時間劉備長期發展起來的勢力想要謀取中原的愿望徹底落空。劉備為了泄憤直接率領蜀軍遠征孫權集團,雖然孫權希望表示和談但是一切都已經無濟于事。劉備大軍與孫權大軍在夷陵進行了決戰,結果孫權方面的指揮官陸遜用火攻之術讓劉備大敗而歸。劉備損失慘重,郁郁而終,此時三方勢力也逐漸又歸于平靜局面,誰也不能消滅誰,三國鼎立局面徹底確立。
《三國志》載:"閏月,孫權破劉備于夷陵。初,樹柵連營七百餘里,謂羣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爲軍者爲敵所禽,此兵忌也。"
三國鼎立局面得以確立的原因
夷陵之戰結束后,劉備集團原來快速發展的勢頭被遏制,其想要進軍中原剿滅曹操勢力,恢復漢室的愿望也在該次戰爭中破滅。荊州的失守對于劉備方面的軍事戰略來說是具有毀滅性打擊的,從此劉備只能固守巴蜀一帶,其勢力也被孫權和曹操限制在三峽地區之內。
此時三大政治軍事集團的第一代創立者,除了孫權尚在當打之年以外,像曹操和劉備均已經年事已高開始退居幕后,新一代領導人即將上臺。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在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和官職之后,認為曹軍勢力已經足夠強大,推翻漢室的時機也已經成熟,就在即位當年,曹丕發動政變,逼迫獻帝禪讓。
《三國志》載:"曹丕篡弒,自立爲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欲與羣賢因其邪偽,以正道滅之。怪君未有相誨,便欲求還於山野。丕又大興勞役,以向吳、楚。"
東漢王朝在公元220年正式被曹魏政權所取代,劉備作為回應也在第二年公元221年于成都稱帝,定國號為蜀。公元229年孫權也正式稱帝,定國號為吳,由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得以鞏固。三大勢力并立的局面早在赤壁之戰結束后就已經開始出現,隨著劉備勢力的穩固,原來繁雜的地方割據勢力逐漸被三大集團兼并,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代也就出現了。
三國并立局面出現并且能夠得以維持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來說曹魏勢力最大幾乎相當于蜀漢和東吳兩大集團之和,但是曹魏沒有立刻統一全國,很大程度就是因為蜀漢和東吳在之后一直都處于聯合的狀態,雙方統治集團都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另外東吳和蜀漢都有自己的天險可以防御,因此曹魏想要兼并他們還是十分困難的。最后三大勢力都有著各自完善的文臣武將體系,并且在這個時期三國內部涌現出的人才是最為豐富的。
評價
赤壁之戰雖然曹操大敗而歸,損失慘重,但是其在北方的統治根基尚未動搖,因此在長時間之內曹操依然是北方最有力、最強大的統治者。此次南征令曹操也明白了短時間完成天下一統的局面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的政策就是最大程度上鞏固北方地區的統治,兼并割據政權。
劉備和孫權兩大集團通過聯盟最終取得了赤壁戰爭的勝利,雙方也都獲得了大量的政治、經濟利益,但是劉備的發展速度和勢力范圍形勢令孫權及其統治集團惴惴不安。因此原來占據戰略優勢地位的東吳在赤壁之戰后居然受到了劉備集團的威脅,因此兩家內訌也是在所難免的。
夷陵之戰也是劉備和孫權知道了雙方如果一直處于戰爭狀態的話,最終獲得巨大利益的只能是北方的曹操,因此夷陵之戰后,雙方并未在進行戰爭,而是重修于好,共同對抗北方曹操勢力。從此在夷陵之戰的影響下,以及三大勢力均選擇稱帝建立自己的政權后,東漢王朝也就此滅亡,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也進入了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
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一方面說明當時的中國仍然處于極度分裂當中,但是如果換個角度看的話,西晉的統一也正是醞釀在這三國時期。三國鼎立局面出現之前,東漢末期地方割據勢力大大小小也有幾十個,而最終只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不就說明了統一的趨勢已經出現了嗎?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