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羅麗魔法戰姬是由動畫片授權改編而來的一款美少女卡通冒險游戲,比較女性向的一款休閑游戲,游戲有很多種的玩法,既有冒險闖關,還有換裝等等,可玩性還是不錯的。
《葉羅麗魔法戰姬》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因為獲得了具有魔法的葉羅麗娃娃而進入了夢幻世界的故事。有一個與人類世界平行的魔法世界,邪惡的女王統治著這里,她妄想占領人類世界,將人類變成奴隸。唯一阻擋她的就是保護人類的葉羅麗仙子們,她們化身娃娃悄悄地擔任著守護者。
游戲高度還原了動漫中的人物和各種場景,有著精美的游戲畫面和刺激的戰斗模式。
游戲采用的是經典的回合制戰斗,多種職業相輔相成,游戲的時裝搭配都非常的時尚,樂趣無限。
游戲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方式,讓葉羅麗戰隊的全體人員開始獨特的戰斗。
各種暢爽的體驗盡在游戲中,畫面效果還是人物特色,都非常的精致細膩。
游戲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方式,讓葉羅麗戰隊的全體人員開始獨特的戰斗;
更多華麗的角色與裝扮等你來解鎖,人人都能展現出自己超強的魔法潛能;
各種暢爽的體驗盡在游戲中,畫面效果還是人物特色,都非常的精致細膩;
很多精美華麗的服飾,可以隨意搭配,展現超強魔法潛能,贏得勝利;
魔法葉羅麗娃娃,在這個夢幻的世界,對戰邪惡敵人,得到更多獎勵;
高度還原了動漫世界的各種人物、場景等,刺激戰斗模式,驚喜連連。
說到手游、換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奇跡暖暖》系列。它雖然不是換裝游戲的開山之作,但卻是國內最有名的。它的開發商蘇州疊紙科技憑借這款游戲獲得了每個月1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其中有70%來自于美國。看起來,美國人對換裝游戲情有獨鐘?
其實“換裝游戲”本來就是美國人的專利。1959年,美國的露絲·漢德勒發明了“芭比娃娃”,這是一種可以換裝的人偶,從此小女孩們有了新的玩具。芭比娃娃推出之后迅速風靡全世界,第一年就賣出35萬個,如今更是每年為其公司創造10億的銷售額!通過更換身上的衣服,芭比娃娃也被設計為具備不同的職業。2010年芭比娃娃推出的最新形象是一名環游世界的攝影師,很難說這是否給了疊紙科技以啟發,促使他們開發出《暖暖環游世界》這款游戲(《奇跡暖暖》的前作)。
當然,這種樂趣男性玩家恐怕不容易理解。事實上《奇跡暖暖》的標準玩法是通過搭配身上的衣服來獲取更高分數、更高評價,這有點類似于我們玩的頁游里通過攢戰斗力來提升評級。但女玩家就不一樣,她們單純只是收集衣服,好看的衣服能被收入囊中就是最大的樂趣。這種男女之間的巨大差異還造就出一種特殊的“乙女游戲”,比如疊紙出的《戀與制作人》。
(《戀與制作人》剛出時三叔感到不解,這種和紙片人談戀愛、看到的都是事先寫好劇本的游戲,也有人玩?還充錢?就寫了篇文表示詫異,結果被一群女玩家迎頭痛罵,在微博上給我掛了快1000條)
又比如三叔的朋友做的《螺旋圓舞曲》。這是款新出的手游,也是換裝游戲。游戲的主角是一名少女(換裝游戲嘛,如果是肥宅就沒人玩了),因為種種原因混入上流社會,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穿上各種衣服去參加舞會……
那么問題來了。換裝游戲、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出好看的衣服讓你花錢買。這個道理我們男玩家知道,那些女玩家肯定也知道。那為什么她們會愿意買呢?除了衣服本身好看之外,更重要的是游戲本身的“劇情”:比如在《螺旋圓舞曲》里,你換上新的衣服,就能獲得S級評分;S級評分就可以打過這個4-2小關,成功和子爵對話;對話就開啟了新的4-3小關,并且在此過程中子爵會告訴你“一個關于皇室的秘密、一個自己的收藏愛好,還有一個伯爵夫人的八卦”。女人嘛,對八卦有超乎執著的熱情,看到這么有煽動性的介紹,瞬間就沉迷進去了。
這個套路讓我想起了其他的游戲。比如《戀與制作人》,以游戲玩法來說它是非常簡單的“搭配隊友、拼數值”的設計,這種設計非常粗糙,甚至還比不上90年代的單機游戲。但就是有人愿意玩、就是有人愿意掏錢、就是有人愿意噴我。可見游戲的樂趣并不只是在戰斗,還可能是在劇情、在八卦本身。
類似的例子還有《魔獸世界》。一開始喜歡它是因為每個職業都博大精深,天賦、技能、裝備搭配等等,很多學問。同樣的裝備為什么別人DPS可以到500(地球時代500就不少了),而我只有350?帶著這種疑惑去論壇發貼問、看別人的經驗,發現原來xx技能和xx飾品要搭配著用,一起開,原來如此!試了一下果然DPS到了500,得到團長表揚的同時自己心里也很滿足。地球時代的樂趣,很大程度上就是來自這里。
但是戰斗再有意思,畢竟不可能堅持十幾年啊,何況現在的魔獸戰斗也簡化了很多:技能數量少了,也沒有等級了。所以現在的魔獸(對老玩家來說)主要是兩方面樂趣,一是收集,包括坐騎、寵物、成就等;另一個就是劇情,通過做任務來得知劇情的走向,從而有“與世界一起變化”的感覺。當然魔獸有些劇情設計得好(比如5.3版本聯盟和部落一起打奧格瑞瑪),有些設計得差(8.0女王燒樹)。但這也正是游戲的樂趣所在:有好有壞、有起有落,這才是生活嘛。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