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愛共舞癌癥交流app是一個非常暖心的腫瘤病友交流軟件,現在大家都是談癌色變,而一群人在一起分享好的治療方案,一起為彼此加油鼓勵或許就不會覺得癌癥有多可怕了,與癌同行app是您身邊的抗癌專家。
與癌共舞成立于2010年,是草根抗癌的大本營。雖自稱草根實則高手云集,我們密切跟蹤國外臨床最新藥物,潛心鉆研不同臨床方案的設計思路及實際效果,開創性的采用不同靶向藥聯用方案。靠著永不言棄的決心,滿腔的熱情和探索精神,將親人的壽命不斷延長。與癌共舞APP是與癌共舞的新成果,讓大家更加方便快捷的獲取知識,進行溝通。
1、了解癌癥知識,首先讓大家了解到癌癥知識,初始癌癥的癥狀,以及會發生的一系列問題。
2、免疫治療學習,大家都能在線學習免疫治療的相關,很好的一起總結治療知識,減少疼痛。
3、癌癥基礎知識,分享癌癥的基礎知識,從生活中自己了解認識,及時的關注到癌癥的發生。
4、癌癥止痛幫助,學習到癌癥的一些止痛方法,幫助病人或家人掌握,可以減少患者的病痛。
【心得故事】用戶在癌癥交流app可以查看別人的故事獲取治療心得,或分享自己的經歷。
【藥物知識】不可不知的抗腫瘤靶向藥物和化療藥物寶典,詳解藥物原理、功效、副作用及用藥心得。抗癌更明白,治療更理性。
【信息資訊】癌癥交流app提供腫瘤治療康復相關基礎知識、前沿信息、就醫攻略等內容,幫助新確診患者及家屬迅速脫盲,步入科學治療軌道。
2021年2月8日,首場中國醫學傳播網暨四川省醫學傳播學會“專家服務日”,我們邀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科彭星辰教授做了抗癌專場直播,就“帶瘤生存”、中國抗癌技術發展與抗癌醫學傳播做了深度交流。
“癌癥患者如何能‘長壽’?一個重要的可行辦法就是:接受‘帶瘤生存’這個概念。”彭星辰教授說道。
“現在應該倡導大家接受‘帶瘤生存’,我們的醫療技術也足以讓我們帶瘤生存。”
就拿鼻癌來說,“免疫治療在我看來是未來非常有希望的發展方向,尤其是PD-L1/PD-1抑制劑的應用。有研究顯示鼻咽癌PD-L1陽性率高達90%以上,并且癌巢內有大量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17年在美國《臨床腫瘤學雜志》發表的KEYNOTE-028的研究中,入組27例復發轉移性鼻咽癌患者接受K藥治療,結果顯示:ORR為26%,52%的病例取得疾病穩定。經過20個月的中位隨訪,中位PFS期為6.5個月,中位OS期為16.5個月。這個小樣本量的Ⅰb期研究顯示,PD-1抑制劑在鼻咽癌中具有可觀的抗腫瘤活性。我在臨床治療中也使用PD-1藥物治療鼻咽癌患者,起效后維持作用特別長。”
“腫瘤患者一定是困惑的,對治療方案困惑,家人對疾病的困惑”,彭星辰教授說道。
曾經有病人也問彭教授:
任何一個人在得知自己患癌之后都會惶恐,包括腫瘤科醫生也是如此,如何才能不談癌色變?
“癌癥一定是可以預防的,也是可以帶癌生活的,要相信醫學積極配合醫生”,彭星辰教授說。
在治療患者時,彭教授除了會根據病情實施不同的治療手法和方式,更多地是向患者傳遞醫學知識、耐心解釋治療方案,給患者和家屬抗擊病魔的信心。
“彭教授事前告知我們要去當地醫保局備案,后來又隨時與患者、家屬密切溝通,再到交待患者食、藥、鍛煉等具體事宜,慢慢地,我們對癌癥沒有那么恐懼,接受了帶瘤生活。”彭教授的一位患者家屬說道。
癌癥并非不可抗,“彭教授的治療手法、醫學傳播普及大大增強了我愛人抗擊病魔的信心,我的愛人在年前完成了精準放療,還與家人一起過祥和愉快的春節!”患者感激地說道,并在微信群里屢次感謝彭教授。
傳播醫學,早預防,少得病
談癌色變還因為大家對癌癥不了解,對未知存在恐懼,這也側面反映出我們的醫學傳播和科普還不成熟。
而作為醫生學者,彭教授說:我們要把更先進有用的醫學知識,傳播給普通大眾、醫學追求者。
“腫瘤是威脅我們全人類的慢性病,近幾年我國腫瘤學科的研究相比以往,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瓶頸,加之腫瘤學科的復雜性、新藥物的不斷升級研發、診療技術的不斷更迭,醫生和患者都受到醫學知識的挑戰,越來越多的人難以吸收腫瘤學科的醫學知識。”
因此,我們成立腫瘤醫學傳播的專委會,把先進的診療經驗傳播給醫生、學者和普通民眾,讓大家不要再“談癌色變”,對腫瘤和癌癥有正確的認知。
為了更好地給普通大眾和醫生學者傳播普及腫瘤學,彭星辰教授與團隊編寫了《腫瘤科普叢書》,聯合華西醫院20多個門診、上百位博士生醫生學者編寫,今年2021年會跟大家見面,相比傳統的短平快的閱讀,彭教授此次系統整理了腫瘤學的預防、治療和康復的等問題。
不止是腫瘤,包括骨科、老年病、整容美容科、外科,我們會成立更多的專業分支委員會,為大家傳播有用、有效的醫學知識。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