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梅河口小程序全新的生活服務工具,景區的內容有很多,同時為用戶提供了生活體驗,致力于打造消費模板,這里是很好的交易模板,社區類型的管理比較多樣化。
最新最快本地新聞:本地發生的新鮮事,突發事件,停水停電,民生信息發布在這里統統不會錯過
頭條資訊閱讀:除本地新聞外,更有眾小編為您精心打造的精彩頭條聚合,微信段子,雞湯美文,笑話動圖,一網打盡
輕松逛論壇:一鍵閱讀最新帖子,一鍵發帖,你熟悉的論壇,更輕松地互動
最全的本地分類信息:租房子買房子,找工作,找對象,二手淘,在這里只需輕輕一點
本地服務大全:精選本地生活服務,天氣預報,民生繳費,社保查詢,手機充值,一個客戶端全部幫你搞定
1、是梅河口領先的本地生活服務及交易平臺,不僅為用戶提供商戶信息,景區信息、社區互動、消費點評及消費優惠等信息服務;
2、同時也提供預定、景區一碼通、電子會員卡等O2O交易服務,致力于城市消費體驗的溝通和聚合,是用戶本地生活的重要工具。
3、你可以通過該平臺了解全面的本地吃喝玩樂信息,不管想去哪里都可以快速的查找;
4、而且本地商家也是全面覆蓋的,滿足你的各種消費需要。
因境內梅河(滿語:梅黑河)匯入大柳河(輝發河支流)的河口處而得名。
梅河口區域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人繁衍生息。境內先后發現10余處原始社會晚期居住址、7處石棚墓以及40余處歷代古遺址,均采集到大量遺物。商、西周、春秋為肅慎部、戰國為穢發部、秦為遼東郡。 [4] [16-18]
漢元封二年(前109年)秋,漢武帝平定了衛氏朝鮮,在東北設置了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自此至東漢、三國、西晉,梅河口均屬玄菟郡所轄。
總章元年(668年),高句麗滅亡。唐在其故地上置安東都護府轄之,梅河口屬安東都護府。圣歷元年(698年),歸渤海國長嶺府轄處“長嶺營州道”。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即金收國元年,梅河口屬咸平路(今開原)遙領。
蒙古太宗(窩闊臺)五年(1233年),梅河口屬咸平府南境。梅河口主要居民為女真人,屬遼陽行省開原路斡盤千戶所(治所在今輝南縣境內輝發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元,將女真分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設置衛所管轄。梅河口屬奴兒干都司海西女真渚冬河衛地。明末,海西女真形成哈達、葉赫、輝發、烏拉4個部落集團。梅河口屬輝發(今輝南輝發城)、哈達(達衛城即海龍)兩部。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努爾哈赤滅輝發部,梅河口歸屬建州女真努爾哈赤部。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頒發上渝,設置鮮圍場。梅河口為封禁之地。光緒四年(1878年)始開禁。
設治后
光緒五年(1879年)設置圍場總督衙門(治所海龍城),置總管1人,轄左右協領2人。光緒六年七月四日(1880年8月19日)設海龍撫民廳,隸屬奉天府,置撫民通判1人。通判衙門、圍場總管衙門治所同在海龍城(今海龍鎮)。海龍廳下設36社,轄120個村。
光緒二十八年七月一日(1902年8月4日),海龍廳升為海龍府,添設東平(今東豐縣)、西豐縣、西安縣(今遼源市、東遼縣)、劃柳河縣為海龍府管轄。隸屬盛京(今沈陽)將軍。宣統二年(1910年10月),旨準裁撤圍場總督衙門。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沿用府治。民國二年(1913年)一月八日,海龍府改為海龍縣,治所海龍鎮,隸屬于奉天省東邊道。原海龍府所屬東平、西豐、西安、柳河、輝南5縣劃出。全縣劃為海龍城東關、朝陽鎮、六八石、山城子等4個警區,梅河口屬六八石警區。
民國十二年(1923年),奉省令改為區村制,將全境130個村劃為8個區。
民國十三年(1924年)九月十六日,將全縣8個區改為4區20保。民國十六年(1927年),全縣調整為10區120村。梅河口為五區。民國十九年(1930年)夏,撤銷區的建制,劃44村。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軍占領東北,海龍為淪陷區,設日偽海龍縣公署,隸屬于奉天省。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一月十七日,全境劃為10保,88甲。是年又改為8區,仍為43村。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三月一日起實行街村制,設朝陽鎮等3個街和梅河口等37個村。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一月,梅河口村改為梅河口街,成為境內重要集鎮之一。民國三十年(1941年)七月,梅河口劃歸四平省。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朝陽鎮及東鳳舞村劃歸輝南縣。海龍縣將其余村街合并為梅河口、山城鎮、海龍3個街及23個村。
1945年11月1日正式成立海龍縣民主政府,治所海龍鎮,隸屬于遼北省;實行區村制,全境劃為10個區。1946年5月18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海龍縣劃歸遼寧省,為直屬縣。5月24日,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占領海龍,成立國民黨海龍縣政府,隸屬于國民黨遼北省政府。海龍縣民主政府實行戰略轉移,開展游擊斗爭。
1947年5月31日,東北民主聯軍(3縱8師)李紅光支隊收復海龍鎮。6月1日,海龍縣全境解放,海龍縣民主政府重返海龍鎮,屬遼寧省第四行政專員公署。海龍縣重建10個區。梅河中心區改稱梅河口區。
1948年2月,中共遼寧省委決定撤銷四地委,海龍縣歸省直屬。7月,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將海龍縣劃歸遼北省第三地委(駐西安,即今遼源市)管轄。年內,海龍縣把行政區劃為10個區235個街村(其中9街226村)。
1949年4月2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撤銷遼北省,海龍縣劃歸遼東省直屬。5月18日,中共遼東省委、省政府決定,海龍縣劃歸通化地區專員公署管理。1954年8月15日,遼東省撤銷,海龍縣劃歸吉林省,仍由通化地區專員公署管轄。
1955年5月8日,將縣人民政府改稱海龍縣人民委員會。9月15日,原東豐縣和平鄉和大陽鄉境內駐軍營地(即西工地和東工地)之行政區域劃歸海龍縣管轄。
1968年7月,成立海龍縣革命委員會,代行縣人民委員會職能。
1980年9月25日~27日,召開海龍縣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縣革委會改為縣人民政府。
1985年2月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海龍縣,設立梅河口市(地級)。以原海龍縣行政區域劃為海龍區、梅河區的行政區域。將原通化地區所屬的柳河縣、輝南縣劃歸梅河口市管轄。
1986年1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梅河口市改為縣級市,仍轄原海龍縣行政區域,由通化市代管。同時,海龍區、梅河區撤銷,輝南縣、柳河縣劃歸通化市管轄。梅河口市歸通化市代管。
2013年11月,梅河口正式成為吉林省直管縣試點城市,被賦予地級市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 [4]
2016年12月,梅河口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