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也是象征著團圓和睦的元宵佳節,俗話說:過了元宵節年才算過完,如今,不少白云村社已經開始舞起了醒獅,但對于老廣而言元宵佳節賞月是必不可少的節目。
今年最佳賞月時間
今年月亮最圓時出現在2月27日16時17分(農歷正月十六),此時太陽、地球和月球排成近似一條直線。
在廣州,“元宵之夜”(2月26日晚上至27日上午)月亮在17時29分,從東北方冉冉上升;次日凌晨0時13分,月上中天,月亮位于正南方向,高度最大,達到83度,是賞月的最佳時刻;清晨6時53分,月亮從西北方隱隱下落。
今年元宵節8時,月亮距離地球376266千米,比平均距離384400千米近。因此,公眾目睹到的月亮較大。
廣州市五羊天象館還表示,明年的元宵節(2月15日)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圓”;月亮最圓發生在2月17日0時56分(農歷正月十七)。
明年元宵節,我國可觀賞到最圓的元宵月;月亮最圓出現在2月17日0時56分(農歷正月十七)。
需要注意的是,受冷空氣影響,25日夜間至26日中午大廣州將有穩定性降雨,(北部)可能會有雷雨。
2月26日晚,圓潤飽滿的月亮一樣迷人。在欣賞“元宵月”的同時,這份關于月亮的8個冷知識,你到底知道多少呢?
從冷知識中可以看到,首先是月亮的形狀,其并非是圓形,由于地球引力及月球自轉的影響,月亮的形狀已經像檸檬或者水氣球了,同時月球長時間都是靜止狀態,其自轉一圈要708小時。
另外,嫦娥仙子住的地方為什么叫廣寒宮呢,這也是有說道的呢,因為月球的夜晚溫度低至-183度,寒氣逼人,同時自帶降溫buff(白天氣溫高達127度),溫差極大。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但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來自文化和旅游部的資料顯示,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中國,描寫元宵節的經典詩詞,主要有四首。分別是(唐)崔液的《上元夜》、(明)唐寅《元宵》、(宋)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以及(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