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所寫,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煉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讓學生了解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認識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的意思。
2、借助課題,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受異域風情,理解“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人生境界。
2學情分析
引導孩子們通過認真觀看相關圖片,運用想象入情入景的朗讀把他們帶到了德國,走進了一個花的海洋: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品讀中感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人生境界。讓他們明白:如果我們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3重點難點
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理解課文重點詞語的意思,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ppt課件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以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作者在德國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寫德國人愛花、養花把花栽種在臨街的窗外,讓花朵朝外開放,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享受和快樂,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盡量少講,把課堂的時空讓給學生,啟發學生自讀自悟,充分感受語言的美,想象文中的情境之美,進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義。首先是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步領略文章大意,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接下來,組織學生通讀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確文章中心,找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個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后,再由中心句展開,讓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是通過哪些內容具體表達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詞語和句子,交流欣賞。重點理解“莞兒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這是對文章中心的展開,由點再回到面,借以對文章進行細致的揣摩和研究。學生在個體研讀的基礎上,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加深對課文的認識。重點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師朗讀,學生想象。想象鮮花的美麗,體驗美好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感悟。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入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最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
課后回味,覺得朗讀指導還是不到位,滲透在字里行間中的美,蘊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終沒有能夠讓學生更加充分地去領略。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