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兩則》是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的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兩篇文言文的內容都是中國古代故事,內容和道理比較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課文通過學弈和兩小兒辯日的故事,表達了學習應該專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六年級下冊文言文二則ppt課件七彩課堂預覽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下列詞字句的讀音和意思
東游、故、去、車蓋、盤孟、探湯、孰為汝多知乎
2.了解相關文學常識知識。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流利地朗讀古文的能力,并達到熟讀成誦。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寓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標
1.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
2.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日》中所體現的古代勞動人民認識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膽質疑的求真美。
【學法引導】
1.這則故事生動活潑,又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注釋和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然后在加強誦讀訓練的同時,指導學生復述故事,并結合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討論時,學生可能會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就給予肯定,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關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教師將有關材料印發給學生。
.、掌握“東游、故、去、車蓋、盤孟”等詞語的意思。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是朗讀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導學生在熟讀基礎上復述故事情節,同時指出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2.難點是《兩小兒辯日》的思想內涵。
解決辦法:將短文中三者的言行與復雜的科學知識作比較,體會古人對知識的執著的探索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1.涉及的科學常識、歷史典故、課后堂練習等打印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文章。
2.引導學生自行疏通文章,達到能夠復述的程度。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力爭達到當堂背誦。
4.在對故事內容加深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闡述故事所說明的道理,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孩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5.課后擴展:安排一節語文實踐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
【教學步驟】
1.文學常識及字詞讀音。
2.熟讀理解文章。
3.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4.再次研讀課文,繼續深入探討,加深對文章蘊涵道理的理解。
5.理解掌握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實踐,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學習歷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大學問家──孔子,他博學多聞,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現在有這么一個問題,連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無法判斷解決,這是個什么樣的問題呢?現在我就帶大家到《列子·湯問》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難倒的。
多媒體出示課題──《兩小兒辯日》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⑴ 初讀題目能獲悉什么信息?
⑵ 兩個小孩在爭論關于太陽的什么問題?
2.大家課前初看課文,感覺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決?
困難:難讀,有些詞語難理解.
解決方法:多讀,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結合注釋讀明白;理解大意讀通順.(多媒體顯示“方法指導”)
3.分別范讀,掃清生字障礙,讀通讀順課文
4.在理解的基礎上試著復述課文
5.解析課文
⑴ 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么?(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其他……)(多媒體出示“問題”)
⑵ 文中多次出現“一兒曰,一兒曰”,請給兩小兒取名,理解爭論的內容,觀點是什么?有什么理由?(多媒體出示)
初出 日中
小兒甲: 近(大如車蓋) 遠(小如盤盂)
(以太陽大小判斷離人遠近)
小兒乙:遠(滄滄涼涼) 近(熱如探湯)
(以感覺冷熱判斷離人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
三、朗讀背誦,深入探討
1.分角色朗讀:旁白、小兒甲、小兒乙
2.探討:(多媒體出示問題)
⑴ 對于兩小兒辯日,孔子這么大學問家也不能決,說明了什么?孔子不能判斷解決,那你們能判斷解決嗎?
教師提示: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根據現在的科學知識判斷,早晨、中午太陽是一樣的距離。(參考所發資料)
⑵ 讀了這個故事,你還得到哪些啟示?(從不同角度探討)
從兩小兒辯斗的角度:人的感覺與太陽離地球的遠近是兩小兒爭論的話題,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涉及知識面很廣,古人不可能完全給予解釋。但他們發現了這種自然現象,并努力尋求正確答案,這種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確是難能可貴的。
從“孔子不能決也”的角度:宇宙是無限的,知識無涯,學無止境,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3.再次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創作實踐
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么呢?請大家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編寫《新兩小兒辯日》,并且嘗試表演。
注:① 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
② 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
五、總結
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掌握一些自學文言文的知識,這樣不僅能游弋于古典文學的海洋,而且能汲取營養,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六、布置作業,拓展遷移
1.熟讀背誦課文,復習重點文言實詞的讀音和意思。
2.拓展遷移《莊子刺虎》(印發資料)
板書設計:
初出 日中
小兒甲: 近(大如車蓋) 遠(小如盤盂)
(以太陽大小判斷離人遠近)
小兒乙:遠(滄滄涼涼) 近(熱如探湯)
(以感覺冷熱判斷離人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