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門戶網站由非商到商,是一次不和諧的過程
一、社區的非商時代,關系的基礎是價值觀,這屬于意識形態的東西。在這個時代,聚散皆因人與人的認可與否定,所有爭端也全部圍繞人的觀念而展開。
迄今為止,在一些半商業化開發的社區,我們仍然能夠看到這種非商業的純意識的社區存在。每每遇到商業化的進展,都可以看到一片非議,對于商業化的排斥。透過這樣的一種反抗,我想起中國文化的輕商情節,詩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詩又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不可否認,至今越落后的地區,公務員越被視為人生正途,經商乃與妓丐相類。同時,仇富心態嚴重,不怕自己貧,唯恐別人富。這便是一般網絡社區商業化前期的關系基礎,意識的,自命清高的。
這樣的社區的發展歷史,正如尼羅河文明,泛濫滅亡,重生繁榮。每一個輪回,都是無意識的興趣愛好自發形成繁榮,意識形態沖突造成分崩瓦解。至今的地方社區的興趣愛好版仍然如此。
二、社區的商業化時代,關系的基礎是商業契約關系,關系中包含商業關系和人際情感兩方面。就本質而言,社區的基礎基于商業環境是否健康,最根本的基礎乃是誠信、公平。繼而社區形成為一種生態圈,與非商社區相比,簡單,穩定。
商業化時代的社區,人與人之間是簡單的交易關系,參與者來社區的目的不外乎買東西和工作,不必再文人相輕,群體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利益關系,社區穩定度很高。
商業化社區,一切沖突皆因利益。但是沖突對于社區這個虛擬的生態而言不會造成致命影響--受傷歸受傷,生活還是需要繼續。
三、社區的商業化改造乃是一種革命!是意識領域一次真正流血的革命!
1、商業化改造意味著重建定位。純意識社區,客群因意識而存在。商業化社區,客群因利益而存在。首先是平臺基于盈利模式,決定定位,選擇客群,然后是賣家與買家相互選擇。被選擇者生,不被選擇者死。生死取決于利益,取決于個體對于新生態系統的價值。
2、商業化改造意味著利益與權力重新分配。由純興趣到商業化,這一步將直接動搖原有權利體系,在BBS中體現為版主體系,也將逐漸影響到原有的基于意見領袖的價值觀體系。版主權利體系與平臺利益一致者生,相矛盾者死。這一步改造乃是血腥的,不得不經歷的。具體案例可以參加合肥論壇的家居行業論壇改造。
3、商業化改造的嬗變是社區必經之路,經歷過這一個看似殘酷的歷程,社區不一定死亡,反而更加穩定繁榮。但是,在這一場革命之后,曾經沉浸在非商社區的人可能會懷念那一種氛圍。
非商的社區猶如老北京的四合院,鄰里和睦,卻又家長里短。商業化的社區猶如高層住宅,麻將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在我們還懷念那一方曾經的藍天的時候,必須接受世界飛速發展的殘酷事實,擁抱商業化的新的數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