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鄂教版七年級語文最后的常春藤葉教學教案,該教案內容豐富,從教學目標教學和教學過程以及課本解讀都歸納的十分清楚,非常好用的教學教案,有需要的老師們可以來下載這篇!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學教案內容節選
……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主人公的分析,感受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2、了解“歐亨利式的結尾”。
教學難點:
1、學生能理出時間線索和情節、人物的關系。
2、能從多角度分析人物貝爾曼的形象。
教學難點: 能理解最后一片葉子的內涵。
……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小的一片常春藤葉,沐浴著人性的光輝,創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跡。在猙獰的死神面前,信念、愛心比名藥更有效。同常春藤上的一片葉子竟然挽救了一個年輕而又幾乎失去希望的生命。這究竟是怎樣神奇的一片葉子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跡般的永不凋落?讓我們帶著好奇一起走進美國作家歐?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
二、 介紹作者
歐 亨利(1862—1910),美國作家,以其眾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巧妙構思和幽默贏得了世界范圍的贊譽,成為美國獨樹一幟的杰出短篇小說家。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其代表作為《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等。
三、請同學速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畫出文中描寫“最后一片葉子”的句子,思考其多重涵義。
2、討論文中出現了幾個人物,主人公應該是誰。
……
四、文本研讀
學生分角色朗讀文中人物對話,體會人物性格,回答下列問題:
1、最后一片葉子與瓊珊有怎樣的關系?為什么最后的藤葉能挽救瓊珊的生命?
最后一片葉子關系到瓊珊的生死。葉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葉子落了,她也就給自己找到了放棄抗爭的理由;當然,只要葉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爭,在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來,直到康復。
瓊珊把這最后一片葉子作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為最后一絲與世界的微弱牽連,作為放棄生命的理由。在寒秋風雨中,藤葉越掉越多,瓊珊越數越少,讀者的心也越揪越緊,所有的情節都歸于那維系瓊珊生命的最后一片葉子上,小說情節逐步推向高潮,瓊珊數落葉數了三天,等了一天,就只等最后的藤葉飄落下來,卻想不到這最后的常春藤葉竟能戰勝“秋風掃落葉”的命運,歷經一天一夜秋風、秋雨的侵襲而頑強地依附在莖上,它給蘇艾和瓊珊以至讀者帶來的又何止是絕處逢生的驚喜呀!
……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學教案預覽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