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的一篇寫景名文,書寫了清新自然的意境,讓人們可以感受山水之美,與朱元思書優秀ppt課件分享給需要的老師朋友們。
與朱元思書ppt預覽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2.體會作者由觀賞自然景物而引發的內心感觸。
3.熟練地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疏通文意并熟練地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作者內心情感的體會。
四、課前準備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認知生字:湍軒邈泠嚶鳶窺柯
2.熟讀課文,了解大意。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欣賞圖片)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瀏覽山水,欣賞山水,人生一大樂事。今天我們一起隨著吳均所寫的《與朱元思書》,去游覽一處名勝——美麗的富春山水。(出示課題)
二、介紹富春山水
1、對富陽山水的評價。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陽”“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
三、新授
1、由《山中雜詩》引入對作者及課題的介紹。
(1)齊讀《山中雜詩》
(2)作者簡介: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出身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善詩文。其詩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于寫景,文辭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
官至郡主簿,私寫《齊春秋》免官。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新授
(一)初步感知、讀課文
1、范讀
2、識記生詞。
韻 柯 飄 蕩 負 勢 軒 邈
泠 嚶 縹 碧 橫 柯 窺 谷
鳶 相 鳴 戾 天 息 心 經 綸
3朗讀指導:讀文言文,速度宜慢些;層次之間要有足夠的停頓,以保有更為清晰的畫面感,要注重節奏和重音。文章多為四字句,節奏多為二二節奏。非四句少,我們要注意讀好停頓。如“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放聲自讀
3、齊讀
(二)整體感受、譯課文
首先學生結合注釋及工具書自譯課文。后逐段解釋翻譯。
(1)解釋重點詞(2)抽學生翻譯(3)齊讀文段和翻譯
(三)深層體會、析課文
1、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試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本文主要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的奇山異水。中心句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三段之間是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領全篇,點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第二、三段分寫,緊承上文,具體而細致地分別描寫異水和奇山
3、富春江水異,富春山山奇,水異在哪里,山奇在何處呢?
(1)“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從水的顏色,水的深度,水中游魚細石能清清楚楚地看見,一靜一動,動靜結合,寫出了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以比喻夸張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水之急。
(2)寫水之急,和三峽中寫水的寫法有什么不同呢?
本文直接描繪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親見。《三峽》中寫水是間接描寫,流速之快是經過計算流程和與他物作比較后才感知的。
(3)山奇在何處呢?(山高樹寒、聲美林茂)從哪些角度來寫的?(視覺和聽覺)主要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擬人)。
高山,寒樹、水聲、各種動物的鳴叫聲,似人間仙境。此景只應天上有,不似人間。
(4)看到這奇山,作者一種感受油然而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
(流露出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小結:文章用多種手法,從多個角度來描繪富春江水之異,富春山之奇。我們從作者從對山水的描繪之中,可以感覺到作者對美麗山水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含蓄地向友人表達了自己的心志及對友人的勸勉之意。
(四)品味語言、賞課文
本文是一篇駢體文,駢體文講求辭藻、聲律、對偶,本文語言優美,采用以駢為主,駢散結合的寫法,且講究對偶和聲律。
齊讀全文。
七、教師小結
山川景色,古來共談。當我們手捧書卷,領略這些美文的時候,我們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間,眼觀自然之象,耳聽天籟之音,身感物外之趣,雜念頓然消逝,心靈得以凈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國的青山綠水,飽覽大自然的旖旎風光。
八、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游覽當地的山川等名勝,寫一篇游記。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結束《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的教學后,自己經過反思并做如下總結。
一、成功之處
1、對于這篇寫景名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在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并引用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中對于富春江的評價——俏、美、嬌等評價性語言加以說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范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也許,這節課不足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富春江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表現力,我向學生推薦閱讀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充分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和知識性的統一,體現了大語文觀。
5、自己覺得最大的成功在于在45分鐘內,一直以音樂作為創設情境的最佳手段,在教師范讀后,由學生來領讀,學生自由閱讀,學生速讀,學生品讀,講解后組織學生選取自己較為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背誦識記,從而引導學生誦讀經典、傳承經典。
二、不足之處
1、對于教材的挖掘不夠。例如對于“奇山”的特點沒有挖掘到位,沒有使學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險、高。
2、對于學生的了解不夠。個別時候存在著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覺得自己應加強的是自己的語文素養,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不止一次感嘆個別學生的語文素養之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更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