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這節內容是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下面帶來的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年月日ppt課件,大家可以免費下載年月日課件教學使用。
年月日ppt課件
年月日教學反思
《年月日》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對年月日又多少有一些了解。怎樣在學生有所認識的基礎上將這么多知識點有條理地呈現給學生?怎樣讓學生有效地掌握教學重點,認識年月日并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怎樣突破教學難點,發現閏年出現的規律并掌握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對本節課進行了多次教學設計。最終是按照“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究驗證整理—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三步來設計的,F從成功與不足兩方面來進行反思。
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分享中共同探究。
這節課設計了兩次探究活動。第一次是探究大月、小月,第二次是探究平年與閏年。兩次活動之間是用判斷大小月的游戲連接起來的。對比兩次活動的設計,基本相同,都是按照“觀察—記錄—發現—分享交流”來進行的,但又沒有重復的感覺,主要是因為分享范圍的變換和節奏不同。第一次活動記錄時同桌共同記錄,四人小組交流后再全班分享;第二次活動先是全班共享二月份的天數,再同桌交流發現的規律。由于全班共有的資源較多(12年),學生很容易就發現了四年一閏。兩次活動學生的參與度都很高,這是比較欣慰的一點。回想剛開始設計活動一時,我是按照教材先填寫了2004年和2005年兩年的年份,又用2008年和2011年兩年驗證了一下學生的發現。由于年份較少,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說服力也不強。活動二也是我給了學生連續8年的二月份天數,學生記錄在表二中。學生沒有自己找二月份天數的樂趣,有一種被迫配合老師的感覺。如果每人都來完成12年的每月天數的統計,又太耽誤時間。在這次設計時,我給學生每人準備了2001年至2012年中某一年的年歷。隨著年份的增多,學生特別想知道這么多年份中相同天數的月份是不是每年都一樣,因此在交流環節都聽得非常認真,看得也很仔細,對大小月的認識比只有四個年份時更加清晰。閏年的探究也是因為每人都有當播報員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就起來了。年份的增多,也更便于學生觀察出四年一閏。12年的年歷不僅便于學生觀察,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學生探究的興趣,也學會了合作處理大量信息。全班的分享有力地提高了課堂的探究效果。
第二個成功之處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應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主要在導入部分和鞏固練習兩部分來感受。
從學生熟悉的自己的生日到不熟悉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讓學生感受到年月日與生活緊密聯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鞏固拓展環節學生能運用年、月、日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不足之處。
老師方面:在發年歷時雖然考慮到同桌的最好不要是同一年的,但少問了一句,導致第一次探究時有同桌拿的是同一年的年歷,不便于對比,雖然最后調整了,但孩子已經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填完表一了,有點不甘心,情緒稍有影響。以后考慮要周全,還要落實。
學生方面:全班交流時個別學生聲音太小,需重復表達,耽誤時間。以后在語言表達方面還要加強訓練,提高分享效果。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